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得到发展了,课堂教学才会提高,才会有实施有效教学的可能,教学过程才会有机会向最优化迈进。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存在“三无、七不”、“无强度、无对抗、无比赛”、学生“不会体育、不爱体育、不参与体育”等诸多现象,鉴于当前学校传统教研模式存在“走过场”、信息传输单向、教师参与的热情不高、教研效果差等诸多弊端,完全不适合新时代新一轮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课程改革目标。“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模式,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的优质课比赛中、教师培训中、教学研究中,它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的体育组全体教师为研究对象,体育教研组组长,根据本组教师的专修和选修项目情况,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实施分为七个环节。教学实践环节采用的是比较研究法,教研组长选定2-3名同一专修教师和选定教学项目相匹配的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将相同专修项目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课后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在同课异构中,在“同定”教学内容、“同设”教学目标、“同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效果;在“异用”教学模式、“异设”教学方法、“异创”教学手段等方面的不同。试着分析出同一专修教师上同一教学内容的优、缺点和值得借鉴学习之处。为了研宄“同课异构”的教研模式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合肥一中体育教研组的17位教师进行调查“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施效果。为了能够全方位的了解教师对“同课异构”教研方式的体会,采用访谈法对4位出生于不同年代的教师进行访谈。研究结果:1.从“同课异构”个人备课环节的教学设计与集体备课环节的二度教学设计得分测试结果中发现:足球《正面头球》P=0.000、排球《正面双手垫球》P=0.000、羽毛球《正手高远球》P=0.000、网球《正手击球》P=0.000、乒乓球《推挡》P=0.001、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P=0.002、武术《少年拳》P=0.007、田径《接力跑“下压式”传接棒》P=0.037;P均小于(27)0.0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同课异构”组织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统计结果发现:两名足球专修教师课堂组织环节的评分相差最大,两者之间相差20分,其次排球课相差10分,武术课相差6分,乒乓球、田径课相差5分,篮球、网球相差3分,羽毛球相差2分。3.从“同课异构”组织课堂教学环节体育课密度测试结果的百分比差结果来看:两名同一专修教师的差异出现在教师指导密度、学生练习密度、组织措施密度方面。结论:1.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教学设计环节,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足球《跳起头顶球》、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羽毛球《正手高远球》、乒乓球《推挡》、网球《正手击球》、田径《接力跑“下压式”传接棒》、武术《少年拳》集体备课后的二度教学设计的得分明显高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个人备课教学设计的得分。2.两名同一专修教师在“同课异构”组织课堂教学环节,两名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同,究其原因发现可能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模式等因素有关。3.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开展结束后,对体育组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能够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后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师的课堂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4.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开展结束后,对体育组不同年代出生的教师进行访谈发现,60年代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出现了职业倦怠感,70、80年代出生的教师的创新和钻研意识比较差,90年代出生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急功近利的现状。建议:“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模式,广泛运动到各个学科中。每个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学科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架接到体育学科中。本文研究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仅限于在校内开展,建议多开展同城学校校际之间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开展不同学段“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本研究“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耗时比较常、工作量比较大,建议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学利用到教研活动中,希望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能够快速、高效的找出每次教研活动教师教学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部分省份已经实施新高考改革,体育学科实施了选项教学,建议以后开展此类活动可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来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