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创作几乎了贯穿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全过程。王安忆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多变,新时期文学发展至今,无论从哪个角度对其作品进行阐释,人们都能发现其写作的独特之处。然而在丰硕的研究成果中,针对王安忆作品中感官书写的讨论近乎于无,尽管已有学者将关注视线投向了她的作品影视改编后建造的听觉及视觉叙事空间,但小说文本被影视化后便属于二次创作后的镜头语言,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创作几乎了贯穿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全过程。王安忆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多变,新时期文学发展至今,无论从哪个角度对其作品进行阐释,人们都能发现其写作的独特之处。然而在丰硕的研究成果中,针对王安忆作品中感官书写的讨论近乎于无,尽管已有学者将关注视线投向了她的作品影视改编后建造的听觉及视觉叙事空间,但小说文本被影视化后便属于二次创作后的镜头语言,当前可见的研究中并未出现对她小说文本中感官书写的解读,也缺乏对文本中非视觉和听觉的其它感官的关注。所以本文以王安忆小说中的嗅觉书写为研究对象,结合嗅觉生理物理概念及文化研究相关内容,试图从王安忆小说中嗅觉意象的种类、嗅觉与时空建构、嗅觉与情感联结以及嗅觉的叙事功能这四个层面入手,分析嗅觉书写在王安忆小说中呈现出的丰富能指以及不断移置的意义。论文引言部分首先对王安忆的成长经历以及创作概况进行了梳理,王安忆的写作不仅是为了倾吐情感,也是要在写作中搭建自己的“心灵世界”。其次对“嗅觉”一词从生理学意义上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历来学者对嗅觉的评价做了简要梳理。最后则是对王安忆作品的海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感官研究、嗅觉研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第一章梳理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嗅觉书写传统,并对王安忆小说中的嗅觉书写作加以整理,将文本中出现的嗅觉意象进行初步分类。小说中涉及到的嗅觉意象基本可以涵盖在有生命体的气味、无生命体的气味和抽象的气味这三个范畴内。第一部分的归类是后续研究的基础。第二章从嗅觉与时空的关系入手,在空间上,通过气味对空间的占有表明嗅觉能反映独特的气味景观并作为事件发生的明确标记,从而与日常的生活空间区分开来。在时间关系中,嗅觉能通过四季周期性的气味变化来标志自然时间,也能作为个人历史上的一个节点连接一个人的过去与现在。最后,当嗅觉与人物、时间、空间三方面联系起来,就能诱发相关记忆,与时空的真实再现不同,记忆可以是想象中的重建。人们对气味有着强烈的、充满情感的记忆,气味绕过语言,能直接将物质世界与人的内心状态联系起来唤起人的怀旧情绪,也可以作为记忆的释放剂来重建一个人的童年。第三章从嗅觉与情感的关系出发,对气味是如何影响人物的情感进行了解读。在情感道德领域,不好的气味威胁成了一种排他的手段。嗅觉偏见就像是一道无形的界限,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障碍,气味成了划分自我与他人的一种手段。此外,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而言,个人经历的创伤性事件会通过嗅觉线索编码到记忆中。气味出现在情感冲突过程中,使事件具有受创伤的特性,气味作为缺席的在场者也能唤起人们有关创伤体验的记忆。第四章论述嗅觉是如何在小说中发挥作为倒叙和意识流等叙事技巧的叙事功能。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面,气味可以作为独特的嗅觉面孔,成为特定物质或个人的明确无误的标记。同时,气味也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助推剂并完善叙事结构。论文结语部分将王安忆的嗅觉书写放置在她的创作心理和写作目这一大背景中进行分析,论述了王安忆写作的审美追求。王安忆认为感情作为一种心理经验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感情渗透进作品的过程中,理性担负着检验情感质量,疏导情感压力的重要责任。也就是说王安忆在强调写作理性和技术性的同时也重视感性的情感体验,理性和感性的关系在她的小说中表现为相互渗透、互联一体。王安忆对嗅觉书写的重视与实践,标志着她在创作上积极进行着具有新意且富有个人特色的探索,不断拓展着中国当代文学的书写边界。
其他文献
<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回答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组织部门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贯穿到组织工作全过程,进一步推动新时代组织工作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本文采用新历史主义的观点,结合《拉格泰姆时代》的时代背景,分别从“碎片化书写重建完整的历史”、“诗化书写重建真实的历史”、“真实历史语境下边缘叙事的悲剧主题”三个方面探讨了小说蕴藏的历史观点与悲剧主题。相应地,论文主体分三章。第一章从《拉格泰姆时代》的叙事话语入手,分析“碎片化书写”之于历史叙事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拉格泰姆时代》的叙事特点首先为“多”,声部多、矛盾多、历史维度多。其次为“碎”,
随着亚马逊跨境物流的增长,中国卖家在亚马逊欧洲市场所占份额的增多,再加上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亚马逊欧洲站每天有大量的订单和货物进出,需要跟踪管理和信息收集货物周转的各个阶段,综合管理订单的整个过程。因为目前亚马逊欧洲区域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还没有完全完成标准化和自动化,暴露出物流信息的透明度不高和收集度不完整,导致偶尔会有物流跟踪记录丢失,错误赔偿发生的几率增多等问题。因此,亚马逊有必要对欧洲区
随着中国游戏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中国游戏走出国门,受到了全世界玩家的喜爱。面对文化、社会背景与中国截然不同的德国玩家,获得德国玩家的评价和需求以便针对游戏不断做出优化,改善游戏体验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与德国玩家的电话采访工作应运而生,在此过程中也需要有着专业背景和游戏领域相关经验的德语口译员来承担交流的桥梁作用。图式指的是人的大脑中的已有知识,这些知识按照不同主题与分类形成了一张图式网
玉米-大豆间作是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调控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是提高间作系统生产力的有效措施。然而,在河西地区间作条件下饲用玉米高产、优质及水氮高效利用的密度和施氮量尚不确定。为此,本研究在该地区开展两年田间试验,设置饲用玉米-饲用大豆间作(I)和饲用玉米单作(M)2个种植模式,每个模式下设置3个种植密度(D1:7.0万株hm-2;D2:8.5万株hm-2;D3:10.0万株hm-2)和4个施氮水平(N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2016)、伍德(Wood,1869-1962)等人第一次提出“搭建支架”这个说法,此后支架式教学在国外语言学领域被学者们广泛关注。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支架式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语言点,应更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训练学生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最终达到用汉语进行交际、表达思想的目标。支架教学有助于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主要累及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的病因病机尚未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为环境、免疫因素共同作用于易感机体。饮食作为环境因素中的重要环节,与炎症性肠病的疾病进程密切相关,其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代谢、调控肠道黏膜免疫达到或延长疾病缓解。但饮食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及预防作用往往被低估,目前炎症性肠病的研究热点集中在药物治疗,而饮食干预简、便、廉
本文是笔者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原则指导下完成的旅游陪同口译模拟实践报告。在此次实践中,笔者参照“三维转换”原则的主要观点,尝试把“三维转换”理论运用于口译实践,探索如何运用该理论来提高旅游陪同口译的质量。本论文主要采取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针对此次实践,笔者参照“三维转换”的主要观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译前准备,着力解决景点口译中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口译难点。实践结束后,笔者将口译的音频文
新农民诗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中的重要文学流派之一。与19世纪传统的农民诗歌不同,新农民诗歌不只是描写农民的生活境遇,更注重表现农民的内心世界和和价值立场。它以农民视角展现了宁静神秘的乡村生活画面,体现了人与传统、与自然的和谐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天国”的美好愿望。正是由于这种理想农村形象的存在,新农民诗人的作品里逐渐出现了怀念传统农村和反对城市文明两大主题。作者对传统农村消逝的叹息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口译人才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对于口译人才,一,重在培养,二,重在选拔,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倘若只注重培养口译学子的翻译能力,却忽视了对于口译人才的选拔,那也无法为市场带来优秀的口译人才,因此口译比赛作为国内选拔口译人才、评价口译学子口译能力的渠道之一至关重要。本文为一篇口译实践报告,所研究的口译任务是笔者在2022年1月15日参加的“云山杯”首届国际远程口译大赛汉德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