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我国开始在政策上逐渐放开以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为主的农地抵押贷款业务以来,十余年的时间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在全国范围迅速展开。这类金融产品本质上赋予农户土地抵押权利,在农村实现了金融市场的资产资本化运作,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资金支持,降低交易费用等成本,提高了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效率。关于农地抵押贷款,学者目前已在需求、可得性和收入影响层面等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于分化农户的收入效应影响研究较少,且对于农户分化的界定多以收入、兼业程度、土地经营规模等简单划分,未进行系统性分析。本文从生计资产五个维度测量农户分化程度,通过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农户生计资产水平的综合得分对农户进行分类,然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农地抵押贷款对农户的收入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影响。研究表明目前农户的劳动力年龄、家庭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的人均土地经营面积等仍然是影响其是否参与农地抵押贷款的重要因素,同时金融机构信誉和农户家庭是否具有一定农机具也一定程度影响着农户的决策行为;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贷款总体上促进了其收入水平尤其是农业收入的提高,在农户不同分化类型间也存在差异:对于“资产充足型”农户的农业收入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而对总收入和非农收入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对于“资产一般型”农户的收入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资产匮乏型”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贷款对其总收入和农业收入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于非农业收入并没有显著促进效果;农户参与农地抵押贷款对其农业收入的提升作用,随农户生计资产水平的提高呈现出明显的“U”型变化;目前农地抵押贷款对分化农户的收入水平在促进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分化农户的收入不均衡增长:对于“资产充足型”农户的农业收入促进作用在提升额度和提升比例上均明显高于“资产匮乏型”农户,放大了农户收入分配的“马太效应”,增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基于结论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各地在试点时建立有效的产权交易机构网络,加快出台本地区农地抵押贷款风险防范和处置预案,充分引导农户的真实借贷需求,缓解其担保难、贷款难问题;第二,推行农地抵押贷款试点要兼备瞄准性与多样化,创新农地抵押贷款的金融产品设计,对部分农户进行政策及优惠倾斜等;第三,适度调整农地抵押贷款的贷款用途及范围,针对不同资产水平农户利用贷款资金调整生产结构、改进生产方式等提供针对性的帮助,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均衡发展及区域间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