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观察“邵氏五针法”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Fas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嗜酸性粒细胞凋亡角度探讨“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为“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0只。用卵蛋白对大鼠进行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造模成功后,对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俞”(双)、“大椎”、“风门”(双)分别行针刺、艾灸治疗,治疗后激发;模型组按照前面的造模方法造模,造模后,行相同的抓握刺激,不做任何治疗;空白组按照造模方法用生理盐水代替卵蛋白,行抓握刺激,不做任何治疗。末次治疗后,摘取大鼠右肺中叶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待测。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标记嗜酸性粒细胞的组化染色法观察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肺组织中Fas和Bcl-2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
结果
1各组大鼠行为体征观察
空白组大鼠呼吸正常,行动敏捷,毛色光泽;模型组大鼠呼吸急促,喘息,打喷嚏,行动迟缓,毛色干枯少泽;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行动较敏捷,毛色较有光泽,喘息、喷嚏、呼吸急促等症状较模型组大鼠明显减轻。
2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空白组大鼠肺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支气管管腔规则,气道黏膜上的纤毛和细胞排列整齐,支气管及肺间质内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支气管管腔明显缩窄,黏膜上皮损坏脱落,平滑肌及周围血管肥大增厚,支气管及肺间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支气管管腔轻度缩窄,黏膜上皮轻度脱落,血管轻度增厚,支气管及肺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较少。
3各组大鼠肺组织EOS浸润比较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EOS计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组织内EOS计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各组大鼠肺组织EOS凋亡率比较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EOS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组织内EOS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各组大鼠肺组织Fas蛋白表达比较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Fa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组织内Fas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各组大鼠肺组织Bcl-2蛋白表达比较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组织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邵氏五针法”能有效改善哮喘模型大鼠行为体征和肺组织病理形态。
2“邵氏五针法”能提高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EOS凋亡率,促进EOS凋亡,降低EOS表达。
3“邵氏五针法”能上调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Fas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
4“邵氏五针法”可能是通过提高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Fas蛋白和抑制Bcl-2蛋白表达,从而促进EOS凋亡,减轻EOS在气道浸润,控制哮喘炎症反应。
通过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观察“邵氏五针法”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Fas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嗜酸性粒细胞凋亡角度探讨“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为“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
选用SPF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10只。用卵蛋白对大鼠进行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造模成功后,对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俞”(双)、“大椎”、“风门”(双)分别行针刺、艾灸治疗,治疗后激发;模型组按照前面的造模方法造模,造模后,行相同的抓握刺激,不做任何治疗;空白组按照造模方法用生理盐水代替卵蛋白,行抓握刺激,不做任何治疗。末次治疗后,摘取大鼠右肺中叶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待测。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标记嗜酸性粒细胞的组化染色法观察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肺组织中Fas和Bcl-2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
结果
1各组大鼠行为体征观察
空白组大鼠呼吸正常,行动敏捷,毛色光泽;模型组大鼠呼吸急促,喘息,打喷嚏,行动迟缓,毛色干枯少泽;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行动较敏捷,毛色较有光泽,喘息、喷嚏、呼吸急促等症状较模型组大鼠明显减轻。
2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空白组大鼠肺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支气管管腔规则,气道黏膜上的纤毛和细胞排列整齐,支气管及肺间质内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支气管管腔明显缩窄,黏膜上皮损坏脱落,平滑肌及周围血管肥大增厚,支气管及肺间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支气管管腔轻度缩窄,黏膜上皮轻度脱落,血管轻度增厚,支气管及肺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较少。
3各组大鼠肺组织EOS浸润比较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EOS计数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组织内EOS计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各组大鼠肺组织EOS凋亡率比较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EOS凋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组织内EOS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各组大鼠肺组织Fas蛋白表达比较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Fa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组织内Fas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各组大鼠肺组织Bcl-2蛋白表达比较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与艾灸组大鼠肺组织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与艾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邵氏五针法”能有效改善哮喘模型大鼠行为体征和肺组织病理形态。
2“邵氏五针法”能提高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EOS凋亡率,促进EOS凋亡,降低EOS表达。
3“邵氏五针法”能上调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Fas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
4“邵氏五针法”可能是通过提高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Fas蛋白和抑制Bcl-2蛋白表达,从而促进EOS凋亡,减轻EOS在气道浸润,控制哮喘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