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缺省作为由中国学者首创的一种翻译的文化研究概念,在国际翻译学界还缺乏足够的认知。但是,随着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不断繁荣,这一关注译文连贯和读者接受的理论正不断引起海内外学界的重视。然而,在实际研究中,很多研究者对文化缺省和其他翻译文化研究,如文化专有项等没有进行有效的区分,导致研究内容的杂糅和混乱。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是作者与其目标读者交流时因共享或共通的文化背景而加以省略的内容。中国典籍的遣词造句精炼而丰富,通过译者和读者们的不断解读,典籍中的文化缺省也不断得以连贯地重构。因此,从语篇连贯角度研究典籍中文化缺省的类别及连贯重构方式、原因,对于考察文化缺省现象,探讨连贯重构策略及其对传播缺省文化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史记》作为经典中文典籍,文化内涵丰富。其现存译本中,以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倪豪士和华慈生三个译本最为权威。由于《史记》的巨大翻译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均对原文进行了重新编排,这就为译本比较带来了挑战。因此,鲜少有英语研究者涉猎史记英译以及有关文化研究。本研究试图以实证研究的方式,弥补这一不足,体现出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国内外文化缺省研究,语篇连贯研究,文化缺省与连贯重构关系研究,《史记》英译研究。然后以王东风的文化缺省概念为基础,语篇连贯理论为支撑,选取《史记》三个章节的倪译和杨译中的文化缺省项为语料,通过数据统计和例证分析,分析文化缺省的分布趋势,文化缺省与连贯重构的关系,连贯重构策略及其选择原因,以期对经典史学著作的文化缺省及连贯重构研究提供参考作用。研究发现:(1)词汇这一层级上的文化缺省研究应着重于语义,语境和文化三者的连贯重构。在(本文选择的)三个《史记》篇章中,文化缺省主要分布于人名(33.7%),地名(34.5%)以及社会仪制(18.8%)。(2)倪译和杨译分别使用了九种重构方法。两者的异化程度都较高,分别为67.6%和68.2%,这主要是因为人名和地名的比重较高。相对而言,倪译在重构方法的运用方面更为灵活,因此这一译本的整体连贯更为出色。杨译在文化上经常出现不连贯现象,但由于其简洁平实的特点,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普通读者的期待。(3)译者的选择受很多因素制约。对杨译和倪译而言,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是赞助人,历史因素和译者的文化身份和背景。(4)连贯重构总是百尺竿头仍需更进一步。此后的译者也应借鉴本文这样的研究成果,从而以更为连贯,可读且易接受的方式满足读者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