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小平科技进步思想,是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技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是对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升华,是科技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自建国以来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思想,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就是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向农业产业经营发展。通过大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带来社会效益。邓小平同志关注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情况相结合,依靠科学技术振兴和发展农业,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途径,体现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要相适应,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发展龙头产业与特色产业。当地政府通过以项目为裁体,加强与企业、高等院校相结合,研制出更适用的农业技术以备农业生产之用。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科技作为支撑,对科技思想进行不断创新,否则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本文主要是研究邓小平科技进步思想的产生条件、主要内容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去体现,对于深化我国农村改革,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