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是我国建设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新实践,其旨在提升学前教育领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促进学前教育公平的实现。在我国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目标的达成,经历了中央——省市(自治区)——区县的过程,地方政府作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执行的责任主体,对政策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本文聚焦于区县级政府层面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执行过程,关注基层教育部门、财政部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作为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执行利益相关者,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利益博弈。研究者以N市Y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1名教育部门行政人员和10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进行深度访谈,在整理分析访谈资料和相关政策文件的基础上,按纵向时间线和横向利益主体博弈相结合的思路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梳理,将Y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执行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教育部门是政策执行的主力,其一是就经费问题与财政部门展开博弈,二是确保有足够数量的民办园加入普惠行列;在第二阶段,民办园成为政策执行主体之一,财政部门的存在感逐渐降低,教育部门既是政策执行者,也是政策执行的监督管理者。在上述两个阶段的思路指导下,研究者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执行过程作进一步的描述与分析。其中,论文第二部分主要呈现教育部门与财政部门就“要钱与掏钱”、教育部门与民办园就“公益与营利”展开的利益博弈;第三部分用以呈现关于是否加入惠民行列,教育部门与纯私人办园之间进行的“利益诱导与利弊权衡”,教育部门与国有资产园之间存在的“强制要求与无力选择”;在第四部分,普惠性民办园对经费和生源的想象遭遇现实的冲击,或与教育部门合谋增加收益,或为缩减成本消极遵从文件规定,在第一个惠民期结束前,普惠性民办园与教育部门陷入调价与否的矛盾中,对政策的发展趋势有不同的预测和期望。透过以上研究可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策的执行过程是政策嵌入原有社会结构,改变政策执行利益相关个体、群体间原有社会关系的过程,在个体、群体的抵制或迎合中,普惠公益价值导向的学前教育拘囿于现实的时间与空间里,在理想与现实的交替往复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