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型小城镇形象的规划设计研究——以重庆市域的旅游型小城镇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i863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众旅游迅猛发展的带动下,重庆市很多风景旅游区生意兴旺,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经济联动效应促进了一批小城镇空前发展,新兴旅游小城镇、小城镇旅游、传统小城镇旅游开发与保护等建设正如火如荼。 论文针对当前重庆市许多旅游型小城镇形象建设杂乱无章,城镇建设面貌单调乏味,建筑缺乏设计和文化内涵,城镇旅游接待环境条件差,提出有必要站在区域的高度,对这类小城镇进行形象规划和设计,运用城市识别系统CIS(CityIdentitySystem)和“城市意象”五要素的原理来分析小城镇系统结构和要素,以便能够清楚地认识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分析旅游型小城镇的景观构成及特色体现,提出了旅游型小城镇形象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上规划设计的重点,并从理论上分析从实践中总结出旅游型小城镇形象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方法表达方式及手段等,最后本文运用前面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重庆市的两个典型的旅游型小城镇,并进一步得出结论,即旅游型小城镇形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规划和设计两个角度,结合旅游的优势,结合地方,结合自然,既有整体又有重点地对旅游型小城镇形象进行塑造,使得旅游与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互相融合,协调发展,相得益彰。 论文主体分为6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背景,提出论文所要阐述的问题,进行几个主要概念的界定,最后从基本理论、方法、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框架这六个方面介绍了论文的研究体系。 第二章主要运用城市识别系统设计理论及城市意象五要素理论分析研究对象,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角度,对其系统结构和形象要素进行分析。 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一般小城镇的景观构成,通过比较和分析旅游型小城镇的特色景观体现方式,强调特色景观创造是旅游型小城镇形象建设的根本,而整体优美环境形象的塑造是旅游型小城镇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是从策略上建构旅游型小城镇形象规划设计的重点。 第五章是旅游型小城镇形象规划设计的思想方法的研究。 第六章运用小城镇形象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重庆市两个典型旅游型小城镇进行分析研究。 结语部分是对论文全部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2006年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区地位一跃成为
随着近几年中国建筑界逐步走向世界,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绩,人们开始对中国能否出现世界级的明星建筑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然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牢牢抓住中国的根,中国建
“节能省地型住宅”概念,其内涵,就是要把住宅建设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省”的基础上。在保证住宅功能适宜和舒适度的基础上,减少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资源的消耗,实现住宅建造、
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的乡村住宅建设一度被忽视,城乡发展的差距逐年增大。乡村住宅的再生设计成为近年来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基本社会单元。然而,作为不对称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和“让一部分人(在城市中)先富起来”的资本累积结果,农村在整个社会重心中被弱化,农民作为一个数目庞大
重庆轻轨二号线是重庆轨道交通规划“一环九线”中的一线,是重庆市最先建设、开通、运营的轻轨线路,也是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但是由于轻轨二号线规划设计、建设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在西方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的影响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已经由原来单一的文物建筑保护逐渐发展为多层次多角度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历
江南彩画,与北方官式彩画风格迥异,以其清新淡雅的格调在中国古建彩画中独树一帜。目前江南彩画在苏、浙、皖一带仍有部分遗存,主要分为苏南风格、徽州风格、江北风格,太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