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品格教育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为应对青少年道德水平下降而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在长期的理论探索及实践推动下,新品格教育运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美国得到广泛的推广,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也同样面临着国民道德素质下降、学校道德教育效率低下的挑战。积极探讨解决我国社会道德危机策略、改革实效性不高的学校道德教育,成为无法规避的时代课题。对新品格教育运动的课程观予以系统的梳理,寻绎其与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契合点,革新学校道德教育的课程观及其实践模式,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发展脉络、课程观的理论旨趣及其对建构中国传统美德教育课程的启示诸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论阐述与比较分析。全文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论述了选题的缘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对新品格教育运动的研究现状,并对品格、新品格教育的内涵、意义作出了界定与阐述。第二部分,先从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实践运演两个方面论述了其发展脉络和实践景观,尔后择取了威廉·贝内特、托马斯·里克纳、凯文·瑞安、赫斯利普等四位新品格教育运动的倡导者,详细归纳了其主要的课程观思想。第三部分则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型、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五个方面论述了新品格教育运动之课程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新品格教育运动课程观之于学校道德教育的价值。第四部分从我国的道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的反思入手,探讨了美国新品格教育运动之课程观的优势及其之于我国传统美德教育的借鉴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