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是指提出主观看法,分析事理,说服别人相信自己观点、立场、意见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基于这种功能,议论文有着相对固定的结构和模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是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经常碰到的。然而,由于没有把握语篇的组织和脉络,对语句之间的修辞关系不求甚解,许多英语学习者在阅读中常常不能把握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主要意图;相应地,由于缺乏对文章整体性和连贯性的认识,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往往出现主题思想不明确,逻辑混乱,句与句之间缺乏衔接性和连贯性和段落结构不严谨等问题。因此,研究议论文的语篇结构对英语学习者议论文读写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上,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通过通精读的方式学习课文。目前,中国大学广泛采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系列教材实施大学英语精读教学。其中,议论文在该教材所选课文中占有很大比例,各种考试也频繁考查议论文的读写能力,如期末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等。另外,学习议论文有助于我们表达自己观点及通晓各种时事评论。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简称:“RST理论”,“是由美国学者:William C. Mann和Sandra A. Thompson于1983年在系统功能理论的框架下创立的篇章生成和分析的理论”(刘世铸,张征,2003:21)。“修辞结构理论作为一种篇章结构的描写性理论,为语篇的结构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Mann and Thompson,1987:91)。它着重语篇结构问题,不同于一般的语法和词汇层面的分析。作为一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RST适于分析各种长度及题材的语篇,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可用来对多种语篇结构进行全面统一的分析和描写”(王伟,1995:55)。以修辞结构理论的角度理解、分析文章,能够帮助英语学习者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到一篇好的文章是如何构成及如何展开的。在阅读方面,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对所读文章的结构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画面,进而快速、准确地获取文章主要思想内容;在写作方面,理解文章的结构性和整体性能够帮助学生写出结构严谨、主题明确、逻辑性强的文章。鉴于以上情况,本文试图以修辞结构理论为理论框架对部分优秀议论文进行语篇结构分析,旨在分析其修辞结构特征,进而揭示一篇好的文章是如何组织起来的。为此,根据不同的引题方法,本文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系列教材第一到五册中选取5篇典型的议论文进行修辞结构分析,目的在于研究:1)优秀英语议论文宏观结构上呈现的特点2)优秀议论文在谋篇布局上所体现的结构特征。本文首先对所选5篇共4039字的英语议论语篇使用修辞结构工具进行修辞结构分析,制作语篇修辞结构树形图。然后,针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具体对修辞关系出现的频率、全文根节点分布、及修辞关系箭头指向等问题做了量化研究,其中针对全文RST树形图整体结构情况做了定性的分析。再次,本文分别展示了开头段、中间段、结尾段及全文语篇核心的修辞结构树形图,并做了一定的定性分析,以更直观地展示议论语篇在谋篇布局上所体现的结构特征。本文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7种修辞结构关系在所选议论语篇中出现频率较高,分别是:对照关系、证据关系、阐述关系、解释关系、让步关系、评价关系及证明关系(Antithesis, Evidence, Elaboration, Interpretation, Concession, Evaluation and Justify);(2)所选5篇样文呈现5种全文整体结构,其中3种类似;(3)所选议论语篇全文根节点多分布在全文的开头部分,少数分布在中间及结尾部分;(4)所选议论语篇中大多数为单核结构,达89.9%,而多核结构仅占10.1%;(5)单核关系中,箭头指向前后比例为:61.4%:38.6%。对语篇布局的分析结果主要为:(1)英语议论语篇的语篇核心(中心思想句)常被放在开头段的尾端,并以背景关系或准备关系做铺垫;(2)树形图的叶节点(主题句)常被放在中间段的前部;(3)结尾段篇幅较短,内容简洁,通过评价关系、总结关系、使能关系及环境关系(Evaluation, Summary, Enablement and Circumstance)四种方式收尾;(4)中间段树形图叶节点(主题句)及结尾段部分并非只是对(中心思想句)的单一重复,等等。最后,基于研究结果,联系英语阅读与写作,文章简要阐述了以上研究结果对提高英语学习者阅读与写作能力方面的启示意义及利用修辞结构理论分析英语议论文对英语议论文读写教学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