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老年痴呆的的一种,是因脑血管疾病而引起智能全面减退的疾病。本病的患病率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与年龄正相关。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VA)是由于出血或缺血引起大脑局部急性、短暂或持久性损害。是VD的主要发病原因。随着人类文明、经济、社会科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普遍较以前长寿,全球人口出现老龄化,随之而来的是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导致VD发病率也随之增多。美国多中心神经流行病学调查(Roman,1991)显示:约26.3%的60岁以上存活下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VD[3]。VD的发病与种族相关,西方国家的VD发病率约占所有痴呆15%-20%,仅次于AD (Alzheimer’s disease,阿尔茨海默病),亚洲国家的VD发病率更高,日本的VD患者约占所有痴呆的50%。在我国11个城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VD的患病率约占痴呆的60%,60岁以上老人中为324/10万。在老年人死因中,每年因VD死亡的人数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达17.6%。VD患者认知功能全面减退,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患者自己也非常痛苦。而且该病病程长,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国外资料报道:VD是迄今为止唯一可防治的痴呆性疾病,早期给予适当的治疗,病情具有可逆性。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及治疗方法,然而中医药在治疗VD上显示了一定的优势,故探索出一个安全有效改善、防止VD恶化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头者,精明之腑”“脑为髓海”中风后脑髓受损,脑脉受阻,清阳无以上承头脉,清窍失养,元神无所养,灵机记性渐失,发为本病。文献表明:阴阳失调,肾精亏虚、髓海失养是主要病因。研究表明:针灸具有改善脑血流、促进大脑损伤后再修复、调适神经递质释放、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功能、抵抗自由基损伤、抑制神经凋亡等方面的作用,可有效改善VD患者因缺血缺氧导致神经细胞凋亡,神经功能缺失而表现出的认知障碍。调气扶阳腹针是秦敏教授根据个人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各大医家理论基础,根据传统腹针改良而来。根据《景岳全书》中“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及《内经》中:“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理论基础,将传统腹针神龟图浓缩到任脉、肾经上,选取肾经及任脉腹部穴位为主,诸穴合用,共同达到从阴引阳,补肾生髓的功效。调气扶阳腹针可从根本上改善VD患者的症状。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调气扶阳腹针对VD患者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的临床疗效,探索出一个安全有效改善、防止VD恶化的治疗方法,为调气扶阳腹针治疗VD的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配卡方法,将来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住院部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自愿入组的64例VD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配至治疗组(调气扶阳腹针组)、对照组(普通针刺组),两组病人均脑卒中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取穴:以任脉为基础,以任脉旁开0.5寸为两条旁线,以脐上下2.5寸、5寸分为四组,共12针。对照组:根据石学敏主编的第七版《针灸学》中关于痴呆的治疗选穴:印堂、四神聪、(双)神庭、(双)风池、(双)足三里、(双)太溪、(双)悬钟。针具统一使用1.5寸环球牌无菌针灸针。每周1-6各治疗1次,周日休息,共治疗2周(12次)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均进行MMSE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患者认知及临床自觉症状、情感症状、精神症状三个项目评估及安全性评价,根据结果比较二组的疗效,评价调气扶阳腹针治疗VD的疗效。所有资料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年龄段分布、病程、病情、文化程度、基础病分布情况、His缺血量表评分、MMSE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无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2.在患者认知情况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前后MMSE量表评分组内差异性的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MMSE量表评分差异明显,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痴呆程度都有明显改变。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有效率为73.3%,具有治疗意义。两组患着经治疗后组间MMSE量表评分差异性的比较,p>0.05,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痴呆程度改变无差异,二者疗效无差别。调气扶阳腹针与普通针刺对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疗效相近。3.在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组内差异性的比较,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经治疗后都较前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83.4%,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经治疗后Barthel量表评分差异性组间的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显著差异,对于V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后,患者临床自觉症状、情感症状、精神症状三项观察指标均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率为73.3%,对照组为53.3%。两组间治疗后三项观察指标比较, p>0.05,两组间三项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差别不大。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针刺不良反应,但都未经对症处理,可自行缓解或消退,经统计学分析,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结论:1.调气扶阳腹针及普通针刺这两种治疗方案对于VD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可根据患者接受度,选择使用,均可推广。2.调气扶阳腹针在改善V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优于普通针刺。两种治疗方案在改善患者认知及临床自觉症状、情感症状、精神症状方面,疗效差别不大。总体而言,调气扶阳腹针对于VD患者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3.调气扶阳腹针组不良反应较少,更适于临床推广。4.调气扶阳腹针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便于学习,针刺时疼痛不明显,患者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