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旅游开发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地民俗文化变迁的影响。文章以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文化变迁理论为基础,通过田野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全文将漓江流域作为依托,首先介绍了流域内的主要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包括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居文化、节庆文化、宗教文化、民歌文化等;在对这些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评价后,总结出漓江流域优良级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单体较多,流域内民俗旅游开发潜力较大,适合挖掘具有垄断性特征的民俗旅游景点。在综合分析漓江流域民俗旅游现状之后,本文选定了阳朔镇木山村和兴坪渔村为研究个案。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来看,这两个村落处于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而且民俗文化内涵丰富。笔者将二者的民俗文化变迁分为物质民俗文化变迁和精神民俗文化变迁,具体分析了当地村民生计方式由传统农业生产向农耕与旅游服务结合的转变、居住习俗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生活方式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型、交通语言由传统向现代的迈进、思想意识变政府引导为村民主导、价值观念重新评估传统、文化意识与旅游开发的博弈、信仰节庆淡化和让渡与旅游活动、制度安排向旅游业的整合等方面的变化;并对两个村落由旅游开发引起的文化变迁,在进程、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进行了探讨。最后,文章以对这两个村落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变迁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为基础,应用到整个漓江流域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上,提炼出发展原则、开发策略和开发模式。其中可持续开发原则有:开发保护原则、利益协调原则、限制性原则;开发策略分为:突出特色、加强参与、力求真实、凸显文化、加强保护;开发模式有:天然民俗村寨开发模式、主体公园开发模式、民俗博物馆开发模式、节日庆典开发模式、民俗旅游商品开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