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须骨舌鱼(Osteoglossum bicirrhosum),俗称银龙鱼(silver arowana),隶属于骨舌鱼科(Osteoglossidae),骨舌鱼属(Osteoglossum),是现存的7种骨舌鱼科鱼类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双须骨舌鱼原产于南美洲的圭亚那和亚马逊河,在当地是一种重要的食用鱼类,但在亚洲则是一种著名的观赏性鱼类,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该种鱼繁殖相关生物学的研究相对较匮乏,国内繁殖技术还没有完全成功。双须骨舌鱼雌雄鱼在外部形态上难以区分,即使是在生殖季节,雌雄性别特征也不明显,另外对其性腺发育的研究也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以及组织切片的方法对双须骨舌鱼的雌雄和性腺发育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突破双须骨舌鱼繁殖技术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双须骨舌鱼形态特征与核型分析通过对试验鱼的观察、测量、解剖和拍照,描述了双须骨舌鱼(Osteoglossumbicirrhosum)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并对其核型进行了分析:双须骨舌鱼体侧扁;口上位,口裂大;侧线发达,侧线鳞数35-36;鳍式分别为D43-46;PⅠ-6;VⅠ-5;A50-54,C12;体长/体高5.34、体长/头长5.23、体长/尾柄长97.62、体长/尾部长1.82;头长/吻长3.95、头长/眼径6.04和头长/眼间距2.96;体高/体宽2.05;无雌雄异型现象。胃发达呈U型,幽门盲囊短且粗;鳔1室,与体腔等长且位于体腔上部紧贴脊椎骨。以肾脏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双须骨舌鱼的染色体数目为2n=56,核型公式为2sm+26st+28t,NF=58,但未见异型性染色体。2.利用RSAP和SSR技术进行双须骨舌鱼的雌雄鉴定采用RSAP(Restriction site amplified polymorphism)和SSR(Simple SequenceRepeats)分子标记技术,对双须骨舌鱼进行雌雄鉴定。RSAP的45对引物除R1R8和R2R5不能扩增出条带外,其余43对引物(95.6%)均能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在这44对引物中R1R9、R1R10、R2R3、R2R4、R2R7、R2R8、R2R10、R3R6、R3R10、R4R9、R4R10、R6R8、R8R9等13对引物(29%)具有较好的多态性。SSR的55对引物除在调整退火温度后都能扩增出条带。但是,无论是RSAP还是SSR均未找到雌雄特异性片段,但我们检验了SSR引物的适用性并首次将RSAP技术运用到了脊椎动物双须骨舌鱼中,证明了其适用性。这对RSAP技术在脊椎动物中的推广以及利用该技术研究双须骨舌鱼的遗传多样性、连锁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等有积极意义。3.双须骨舌鱼性腺发育研究在繁殖季节选取了各年龄段的双须骨舌鱼,通过对样本的生物学数据测量,解剖性腺外部形态特征观察,以及Bouin’s液固定后的性腺组织切片观察等方法,对双须骨舌鱼性腺的外部形态和生殖细胞的形态以及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对雌鱼的观察发现:4月龄双须骨舌鱼处于卵巢发育的Ⅱ期,所含卵母细胞绝大部分为Ⅱ时相卵母细胞,细胞核所占比例较大,约为细胞体积的一半,同时还含有少量Ⅰ时相的卵母细胞,细胞界限不明显;8月龄至2龄双须骨舌鱼的卵巢为Ⅲ期,所含卵母细胞主要为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斑和卵黄颗粒;2-3龄双须骨舌鱼卵巢为第Ⅳ期卵巢,所含卵母细胞主要为第Ⅳ时相的卵母细胞,卵母细胞的最大特点是卵膜出现褶皱以及卵黄迅速积累;3龄以上双须骨舌鱼卵巢为第Ⅴ期卵巢,所含卵母细胞大多为第Ⅴ时相卵母细胞,细胞膜表面的褶皱消失。通过对雄鱼的观察发现:4月龄双须骨舌鱼处于精巢发育的Ⅱ期,只含有初级精母细胞,精小管结构未形成;8月龄至2龄双须骨舌鱼的精巢为Ⅲ期,所含精母细胞主要为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精小管形成且小管中充满精细胞;2-3龄双须骨舌鱼精巢为第Ⅳ期精巢,所含精母细胞主要为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以及精原细胞,精小管中出现空腔;3龄以上双须骨舌鱼精巢为第Ⅴ期精巢,所含精母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和精子细胞,精小管中的空腔增大;在3龄以上的双须骨舌鱼中还发现了高度血管化和结缔组织增多的精巢,即退化的Ⅵ期精巢。本实验为研究双须骨舌鱼的繁殖生理学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以后探索双须骨舌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