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和製漢語」的形成与发展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xia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日语史的角度看「汉语」,不同时代都有各自耐人寻味的特征。明治时代是新学问的导入期,是江户时代的汉学、兰学为中心的学问体系逐步向近代西学全面转换的时期。新学问、新文体、新的表现形式,更加必要的是新词汇。明治时期,尤其是明治二十年之前大量的新词、译词以术语的形式被创造出来。这些词汇中很大的一部分不仅存在于学术领域,有的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用语。因此,笔者将本文的题目定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和制汉语」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的研究目的:计划从语言学、词汇学的角度看近现代日本的「和制汉语」和中国的“外来词”,也从100多年来西学东渐的历史过程和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历程出发,从更深广的社会、文化角度,看待翻译西方概念的汉字词的发展。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研究方法:本文以语言学的原理为基础,采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参考大量的先行研究,从语言学、词汇学的角度分析近现代「和制汉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并加以归纳总结。   研究意义:通过学习前人的研究,学习到了研究的方法,并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是经济词汇,于是决定将研究的焦点定在经济词汇上,以小幡笃次郎翻译的「英氏経済论」一书为中心,对书中的一部分经济词汇进行整理,还参考了福泽谕吉译的「経済全书巻之一」、『英和対訳袖珍辞书』、『英华字典』、『和英语林集成』初版、『大正増补和訳英辞林』、『和英语林集成』再版、『附音挿図 英和字汇』、『哲学字汇』、『和英语林集成』三版、『言海』、诸桥辙次编撰『大汉和辞典』、『日本国语大辞典』,对这些译词的出典等作了简单的归纳,最后是对28个译词的简要总结。希望通过对明治时期日本学者对西方学说的翻译词汇的探讨,弄清当时译词的主要来源及出典,为中日词汇交流史及日语词汇史的研究做出自己微小的贡献。   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探讨「和制汉语」的概念及相关先行研究整理。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幕府末期、明治时期(主要是指从十九世纪中期至二十世纪初)日本创造的汉字翻译词,即“出自江户中期以后译介西学活动的词”。(主要是指反映西洋近代科学概念的译词。)   有关「汉语」的分类,本文将主要介绍山田孝雄、飞田良文、朱京伟、徐一平、陈力卫的分类法。   近代中日词汇交流史的相关先行研究概况,本文将依照时间顺序整理如下:   1.汪荣宝、叶澜(1903),彭文祖(1915),余由荪(1935)的论例。   2.王立达、郑奠(1958)等的论例。   3.高明凯、刘正琰(1958),王力(1958),麦永乾、史有为(1984)的论例。   4.实藤惠秀(1970),谭汝谦、林启彦(1983)的论例。   第二章介绍幕末明治时期「和制汉语」的形成过程。   首先,简要说明「和制汉语」的形成背景。为了介绍随着翻译西方文献学说出现的新概念,「汉语」承担了这个历史使命。近代日本学者在翻译介绍西洋学说术语时,假如在中国古典词汇中找不到合适的词翻译,就自己利用汉字创造新词汇。接着记述了日本学者在这一过程中参考了汉文书籍,汉译西书及英华字典。最后总结归纳了翻译西方着述所采用的语言词汇的特征及翻译的主要方法。   第三章是关于『英氏経済论』中的经济词汇的分析。首先是关于『英氏経済论』及其作者小幡笃次郎和本文选用的文本、工具书的介绍。接着是对『英氏経済论』中词汇进行分析。笔者针对『英氏経済论』中的28个译词,通过对一系列文本、工具书的研究,包括福泽谕吉译的「経済全书巻之一」,『英和対訳袖珍辞书』,《英华字典》,『和英语林集成』初版,『大正増补和訳英辞林』,『和英语林集成』再版,『附音挿図 英和字汇』,『哲学字汇』,『和英语林集成』三版,『言海』,诸桥辙次编撰的『大汉和辞典』,『日本国语大辞典』,对这些译词的出典等作了简单的归纳,最后是对28个译词的简要总结。希望通过对明治时期日本学者对西方学说的翻译词汇的探讨,弄清当时译词的主要来源及出典,为中日词汇交流史及日语词汇史研究做出自己微小的贡献。   第四章叙述了「和制汉语」进入中国的情形。简要说明中日间文化传播潮流的转向。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留学日本和翻译日本书籍的热潮,大量接受日本幕末,明治时期译介西学时创制的汉字词。这个部分重点论述梁启超的功绩。接着论述了「和制汉语」对现代汉语和中国的影响,日本制造的汉字新词不仅给中国增加了反映西学内容的新概念,而且也推动了汉语的发展。   今后的课题:本文用中文书写,并且主要评述了幕末、明治时期译词发展和逆输入到中国历史过程。至于其他很多方面,并没有深入研究。比如关于汉字词的构词法;学科别词(不同领域)的整理,比如法律类、哲学类、音乐类等,经济类只是通过对『英氏経済论』的学习整理,做了一些初步研究;按有影响的人的作用整理,如日本的西周、福泽谕吉,中国的梁启超等。关于这些问题,希望以后继续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薇拉·凯瑟(1873-1947)以描写西部边疆、歌颂拓荒者精神而闻名于世。因此,她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最负盛名的乡土小说家。《啊,拓荒者!》
本文主要借鉴海登·怀特在《元历史》中表述的历史观和琳达·哈琴在《后现代主义诗学》中对历史和小说关系的理解,详细分析了当代美国作家多克特罗两部风格迥异的小说《丹尼
在“源语中心论”和极端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忠实”、“对等”成为译学研究中的金科玉律,长期占据着话语分析的中心位置。在传统的翻译中,没有考虑到读者的接受,也没有考虑到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语言学习策略(LLS)在世界范围迅速流行,有关语言学习策略特点的资料层出不穷并被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的学生广泛使用。在中国,许多研究者们紧随世界步伐对语言
汉纳·韦伯斯特·福斯特(1758-1840)是十八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有《卖弄风情的女人》(1797)和《寄宿学校》(1798),其中尤以前者闻名于世。作为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