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2005年公报的统计结果,目前我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有3万多家。在这些机构当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以及邮政储蓄等机构为争夺“银行市场蛋糕”展开了较为激烈的竞争。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的情况有喜有忧:一方面,国内各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上取得一定成绩,银行规模和竞争实力迅速壮大,已有15家银行已跻身世界银行500强的行列;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也暴露出诸如盈利能力弱、竞争实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银行业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目前已有多家外资商业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外资银行介入所产生的“鲶鱼效应”虽然有助于银行业形成充分竞争的局面,但也对国内各商业银行形成长期的冲击。可以预见,2006年金融保护期结束后,我国银行业的市场格局将可能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进行相应的银行改革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又该如何理顺银行众多改革措施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提高银行绩效的角度来分析银行各改革措施之间的关系。提高商业银行绩效是各项改革的一个基本目的,为实现这个基本目的,就目前形势分析,笔者认为:银行改革本身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首先需要理清银行改革与金融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的关系。对银行业而言,产权改革的深化、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经济、甚至社会方面因素的制约(比如其他改革的配合、社会信用、人文历史环境),银行的绩效可能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果在产权改革深化、治理结构完善的过程中,不采取相应的其他措施,并不是很稳妥。为保证银行业绩的稳定性,在动态发展的条件下不断提高银行绩效,目前较为稳妥可行的方法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选取商业银行中、短期内的样本数据,利用实证分析方法,找到决定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各类关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