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中医越来越受到国际医药界的重视。《黄帝内经》作为我国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具有极高的文学、哲学和医学价值。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翻译研究,这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历史、地理、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文化语境,很多国内外学者不能透彻了解甚至误解了中国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中文化翻译的研究不仅给其他中医书籍的翻译提供借鉴,而且有助于传播中医古文博大精深的医学及文化精髓。 本文以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分别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四个层面对Ilza Veith,吴连胜和李照国的《黄帝内经·素问》三个英译本中的文化翻译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文化类别的信息对三个译者在翻译方法和策略选择的影响,以及三个译本在文化翻译上的差别。 由于源语言文化的差异,三个译本在翻译不同文化信息时,会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本文研究表明,Veith采用图示法直观的显现对物质文化信息的翻译进行了创新,而在行为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信息的翻译中存在文化障碍。李照国在物质文化信息和精神文化信息的翻译中很好的融合了源语和译语文化,有效的实现了功能对等。吴连胜在行为文化信息的翻译中,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对习俗和道德词汇进行的改写更为自然。 本文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对《黄帝内经·素问》中的文化翻译的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医及古汉语含义的认识,加深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国人的文化热情。同时,探究《黄帝内经·素问》中文化信息的翻译,有利于外语教学中加深学生对不同类别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