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学习中,听力是最难掌握的语言技能之一。听力理解作为一项输入性技能,是学习者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读和写的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听和说的能力的培养。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纲要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面对这样一种现实,大学英语教师不得不对以往的教学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并积极探索新的听力教学模式,以改变听力教学难,学生听力理解水平低下的现状。本文以英语听力理解障碍为论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法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分析英语听力理解中的各种障碍因素,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借鉴。我们研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听力障碍有两大类:一、语言因素。语言因素主要指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以及教师与听力材料在语速和语调方面的知识。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物质基础。语音语调不正确,词汇量少,语法结构复杂是语言因素中的主要障碍。二、非语言因素。非语言因素主要包括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法的影响、教师素质的影响、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听力技巧与策略的影响,文化背景知识的影响等。传统英语听力教学法反映在实际听力课堂中,便是教师侧重教授学生微技能听力技巧,这种模式把学生当成是录音机,被动地接收有声信息,忽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对听力理解的帮助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还有传统的英语听力教材在内容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在英语听力理解教学中,教师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备课不精,选材不当2.教师情感投入缺乏、忽视创造语言环境。心理方面的因素体现在不少学生对听力学习抱有畏难心理、厌倦心理,失去克服听力困难的信心。由于很多学生缺乏对听力理解的正确认识,他们认为成功的听力理解就是100%地听懂材料中的每一个单词。这无疑给学习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心理压力过大就成为一种障碍。听力技巧与策略可定义为:学生为了提高听力学习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技巧、方法或者有意识的行动。为了使自己在听音的过程中能集中精神,有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