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理论对汉英隐喻翻译的启发——以《围城》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006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欧洲翻译流派的主流之一,释意理论自提出以来主要应用于口译理论和实践。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笔译理论和实践。该理论在原文理解和译文表达之间插入“脱离语言外壳”这一环节,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意义。其支柱概念“认知补充”更是说明该理论跨越了纯理论符号和语言意义,从认知的角度给翻译以启示。为了说明这一理论的有效性,笔者选择汉英隐喻的翻译来阐述。学者们对隐喻的本质及翻译的研究一直在发展。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即是隐喻不单是一种修辞,其本质是利用某领域中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中的经验,隐喻也是一种认知。既然释意理论的目的是传达认知意义,而隐喻又是一种典型的认知现象,那么笔者就尝试从释意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汉英隐喻的翻译。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回顾了释意理论的发展路程和主要成就。   第二章详细阐述了释意理论的三个步骤,即原语理解,脱离语言外壳,译语表达。并对其中的几个核心概念,如“意义”,“认知补充”等进行分析说明。   第三章对隐喻的本质,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描述,特别提出隐喻的三个功用,由此指出释意理论所提倡的“脱离语言外壳”阶段对隐喻翻译的重要性。   第四章为说明上述理论的合理性,以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围城》英译本为例,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的隐喻翻译二十例,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包括保存原文意象,保存原文意象并加注以及省略原文意象。最终印证如果译文能够和原文认知对等,就能够为读者接受并且有利于保存钱钟书先生的原文风格。   第五章总结。指出释意理论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理论,而隐喻翻译是一个长久不衰的难题,我们应该尝试从不同角度,如释意学派的角度去看待隐喻的翻译,以便在检验理论可行性的同时,丰富隐喻翻译研究的发展。
其他文献
任何翻译都离不开理解,阐释学对翻译的意义不言而喻。近些年来,阐释学在翻译理论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在翻译学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术语——翻译阐释学。它的出现为我们研究译本提供了
翻译与权力关系密切。翻译研究“权力转向”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权力视角进行翻译相关研究。大家一致认为翻译不是文本间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时刻处于各种权力关系中的
学位
《紫色》是由杰出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艾丽丝·沃克写的一部经典之作,自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小说是以书信体风格撰写,全篇由90封书信组成。在这些书信中,西丽写61封给上帝的,14封
学位
无论是哪一种语言,疑问句在人们的言语活动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就以日语疑问句为研究对象,首先在传统语法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的探讨了日语疑问句除了表示最基本的探询
《汉诗一百七十首》是韦利终身研究中国诗歌的基础,是他翻译杰出成就中的里程碑。诗歌的翻译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五章组成,其中每一部分都是从先秦到明代的诗歌。第二部分
语言态度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是人们对某种语言的社会价值所形成的认识和评价。语言态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对母语及其方言的语言态度研究和对英语作
在英语语言四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一直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于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一直是研究人员和英语教师长期以来共同关心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