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草叶斑病原平脐蠕袍菌的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丹草叶斑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苏丹草种植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本文系统的报道了苏丹草叶斑病的病状、病原物分离与鉴定、生物学特性、产孢条件及侵染条件等方面,为诊断和有效的防治该病提供了理论支持。
  1.苏丹草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苏丹草叶斑病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部发病初期呈现水浸状小斑点,后褪绿,逐渐扩展为近长条形紫红色色病斑,后期病斑表面产生霉层严重时病斑汇集成片,布满整个叶片,导致叶片黄化坏死。
  引起苏丹草叶斑病的病原菌分离纯化后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菌科,平脐蠕孢属,高梁平脐蠕孢[Bipolarissorghicola(Lefebvre et Sherwin)Alcorn]。病原分生孢子近圆柱形或拟纺锤形,常微弯曲,中部宽,两端相对较窄,端部钝圆,大小41.8~82.5μm×12.7~16.5(61.6x14.2)μm具5~9明显隔膜(多数7个),脐明显,平截。
  2.苏丹草叶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病菌在15~40℃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pH值4~10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8;病菌可以在多种碳、氮源上生长,在含有葡萄糖、乳糖、可溶性淀粉以及甘氨酸、脯氨酸和蛋白胨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不同种类的培养基上也能正常生长,最适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分生孢子在15~40℃、pH4~9条件下均能萌发,25℃和pH值为6时萌发率达到最大;持续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略有促进作用,但不敏感。菌丝和分生孢子生命力顽强,致死温度均超过50℃。
  3.苏丹草叶斑病菌产孢条件
  苏丹草叶斑病平脐蠕孢菌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很少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探讨其产孢情况,该菌在番茄汁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玉米粉培养基次之;可溶性淀粉碳源和蛋白胨氮源对产孢略有促进作用;整体来看植物材料培养基要比化学试剂培养基更利于产孢;光照对其基本没有影响,但适当时间的紫外线照射能促进产孢;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一样,在25℃时该菌的产孢量最大。
  4.苏丹草叶斑病菌侵染条件
  温度在15~40℃范围内,平脐蠕孢均能侵染苏丹草叶片并致病,温度超过30℃时病害发生严重,随温度升高,病害情况越来越重;保湿12~60h,该菌均能致病,保湿时间超过36h,病害程度加重,随着保湿时间的延长,病害情况变重;病原菌不能通过种子带菌以及根系途径侵染致病;有伤口的叶片更易发病,而且发病较重;老叶较新叶更易发病。总的来看,在实验所设的各种条件下病菌的潜育期均很短,反映出该菌有很强的致病力。
其他文献
本文分别阐述了金属间化合物和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所具有的优越性能和潜在的发展应用前景以及稀土在制备金属间化合物中的应用,全面介绍了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组织结构和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文作者采用金属间化合物Ni3Al 熔体无压渗透TiC-Ni3Al 预制件制备Ni3Al/TiC 复合材料。无压熔渗法被认为是一种制备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农牧区之间的重要联系,在阻止荒漠化方面具有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我国中东部农业区的一个自然生态屏障,对我国的生态保护和改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驱动作用下,尤其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过度放牧和毁林开荒),使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对此,在2000年,我国政府先后在全国重点地区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冀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防风治沙工程等一系
假俭草(Eremochloaophiuroides),是中国特有的草坪草,其植株低矮,具强壮的匍匐茎,蔓延力强而迅速,成坪速度快,侵占性强,抗杂草能力强,对瘠薄土壤的适应性好,不易感染病虫害。假俭草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低水平养护管理的草种,特别适合用于公路养护、水土保持及一般的绿地建植。本文以宁镇丘陵地区的8份野生假俭草为试验材料,系统地对其生长特性、越冬性、抗寒性及种子生产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草
学位
SYCP3蛋白是一种DNA结合蛋白,定位于联会复合体(SC)的侧成分(LEs),在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中起重要作用,是雄性精子发生过程中减数分裂步骤所必需的蛋白。SYCP3基因缺失或低表达所引起的精子发生障碍表型与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的犏牛(黄牛与牦牛种间杂交后代)雄性不育、减数分裂阻滞的表型是一致的。为进一步探究SYCP3基因的功能及其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本文采用PCR扩增和克隆测序结束获得黄牛和牦
学位

为了开发新型表达序列标签微卫星(EST-SSR)标记,筛选获得多态性丰富同时与性状连锁的标记位点,并以之为基础建立动物基因聚合分析预测方法,选出适于多基因聚合的最佳基因型类群,本研究收集下载绵羊特定组织表达序列标签设计开发新型EST-SSR标记,并结合关联性分析结果获得与性状连锁的EST-SSR标记位点,通过电子PCR技术将之定位于特定染色体上,同时完成原始EST的功能注释,明确标记位点可能的生物
学位
Myostatin(MSTN)是肌肉生长抑制素,又称GDF-8,属于TGF-p超家族成员。该基因已被证明是是肌肉生长的负调控因子。自发突变或遗传操作(敲除或下调)造成的MSTN失活,已经被报道可以增加许多种动物的骨骼肌数量。RNA干扰(RNAi)是dsRNA介导的一种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现象。RNAi技术的出现为研究基因功能提供了一种快速而有效的基因敲除方法。病毒载体已经被开发用
学位
为了探讨了低蛋白平衡日粮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圈舍环境以及消化道区系的影响。将平均体重为10.2kg的二元杂交(长×大)断奶仔猪241头,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4个重复,分别饲喂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52%(对照组)和18.48%(低蛋白平衡日粮组)的日粮,试验预饲期为5天,试验期为23天(30-53日龄)。试验中期连续三天,每天2次(早上5:00和下午14:00)检测猪圈内采食区、躺卧区、排粪区的氨气
学位
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l,IRF-1),是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可以激活I类干扰素基因的转录,被证明有调节细胞增殖、凋亡、免疫等多方面的生物学功能。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为单链RNA病毒,主要引起牛病毒性腹泻,并且可感染多种偶蹄类动物;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为双链DNA病毒,主要感染牛,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结膜病、生殖道疾病
学位

本试验以箭筈豌豆、多年生黑麦草和苇状羊茅为青贮原料,采用混合青贮和添加剂的方式,筛选出适宜的混合比例,并研究添加剂对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添加剂分别是糖蜜(M:3%、4%、5%FW)、酒糟(WBG: 10%、20%、30% FW)及3%糖蜜+10%酒糟。青贮饲料的取样时间点设置为7、14、30和60天,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处理设三个重复。  试验一:不同混合比例对箭筈豌豆与多年生黑麦草混合青贮发酵品
学位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能够特异性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ms,PAMPs),激发动物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早期免疫反应。TLR4(Toll-like receptor 4)是TLRs受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