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植物由于不能移动,在它们与植食性昆虫的长期“斗争”过程中,进化出了一种通过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以吸引害虫天敌的间接防御方式应对害虫。萜烯同系物(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和(E,E)-4,8,12-三甲基-1,3,7,11-十三碳四烯(TMTT)是在植物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挥发物之一,它们从害虫取食的叶片中释放出来并吸引害虫的天敌,在植物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由于不能移动,在它们与植食性昆虫的长期“斗争”过程中,进化出了一种通过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以吸引害虫天敌的间接防御方式应对害虫。萜烯同系物(E)-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和(E,E)-4,8,12-三甲基-1,3,7,11-十三碳四烯(TMTT)是在植物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挥发物之一,它们从害虫取食的叶片中释放出来并吸引害虫的天敌,在植物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围绕着这两种萜烯同系物进行,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利用转基因技术将4个外源萜烯同系物代谢途径中的基因
其他文献
在高等植物中,叶片中的叶绿体主要进行光合作作用,为植物的生长发育供给能量。当叶片中的叶绿体发育受阻、叶绿体结构和叶绿素含量发生变化,叶片会出现异常叶色的突变表型,进而影响产量。在水稻中,叶色突变体的发掘为叶绿体合成和降解,以及叶绿体发育相关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宝贵材料,同时也为杂交制种、观赏稻育种和生产实践提供了更多种质资源。本研究中,我们通过EMS诱变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WYJ7)获得了两个水稻叶
玉米叶面积是产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叶宽是叶面积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光合作用的光捕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正向遗传学对玉米核心自交系中控制叶宽相关基因的遗传机制研究和克隆,对核心自交系的改良和耐密高产玉米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前期对玉米棒三叶叶型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初步定位的基础上,利用以掖478为轮回亲本和齐319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此外,油菜也是重要的蛋白质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菜籽油约占我国食用植物油总量的55%,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植物油来源。但是,作为食用油消费大国,我国的食用油自给率严重不足,因此提高油菜产量和产油量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前期通过油菜全长cDNA过表达基因捕获(Full-length cDNA over-exp
油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大豆、油菜、花生、向日葵)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甘蓝型油菜因其高产和强抗病性而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生育期作为作物生长发育特性的综合标志,是油菜重要的农艺性状。选育生育期适当的油菜早熟品种,使油菜生长后期避开高温高湿天气是我国油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探索甘蓝型油菜生育期及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油菜早熟新品种
水分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全球土地总面积的1/3以上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而在我国,这一比例高达1/2。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等方面。目前,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粮食安全的严重威胁之一。因此,研究植物干旱胁迫应答的分子机理,能够为我国植被覆盖和农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农作物抗旱性改善,旱地农作物品质的提高和产量的增长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为深入探究作物响应干旱胁迫
蜡质层作为植物与环境直接接触的一道屏障,在植物抵御逆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皮蜡质的有无既可以作为一种形态学标记应用于育种,也可以作为作物抗性育种的选育目标。但蜡质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为油菜蜡质组分的遗传改良及以此为基础的抗逆育种带来了挑战。本研究对两个甘蓝型油菜光叶突变体Nillaglossy2(ngl2)和zs11-e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ngl2光叶表型受2对隐性基因控制,而zs11-e光叶表
甘蓝型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植物油供给60%依赖进口的背景下,提高甘蓝型油菜单产和总产对于食用植物安全供给意义重大。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其发育对植物产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植物杂色突变体叶绿体发育存在缺陷,是研究叶绿体发育分子机理的理想材料,解析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理也将为作物高产的理论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杂色突变体ZY-4和ZY-8为研究对象,对两个
基因组印记(也称印迹)是一种表观遗传学现象,即处于同一基因座位的两个等位基因间表现出偏好性表达的现象,它们之间的表达差异取决于亲本来源。目前在植物中鉴定到数百个印记基因,但无论是在物种内或物种间它们的保守性都很低。栽培稻(Oryza sativaL.)分为籼(indica)、粳(japonica)两个亚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阻碍了遗传物质的充分交流,印记基因在亚种间是否保守依然不清楚。本研究对
叶绿体基因由核编码的RNA聚合酶和质体编码的RNA聚合酶(PEP)协同转录,由此产生的初级转录本通常在特定的位点发生C转换到U的RNA编辑。但是,许多RNA编辑事件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仍然未知。核基因编码的DYW亚组PPR蛋白是主要的RNA编辑因子。在本研究中,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分别对水稻中30个定位于叶绿体的DYW亚组的PPR蛋白进行了敲除,统计并系统分析了其中28个敲
微量营养元素对人类的健康有重要作用,钼、锌是人们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缺钼、缺锌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人体健康。小麦、玉米和水稻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钼和锌是小麦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然而中国乃至世界部分小麦产区存在缺钼、缺锌的现象。土壤缺钼或缺锌均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会造成小麦籽粒中钼和锌含量偏低。因此,钼锌配施对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人体健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