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是语言构建的基石。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要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了解词与词之间的搭配。词汇搭配是指一词与另一词的习惯性共现的语言现象。换句话说,词汇搭配“是指词语如何一起使用的一些限制”(Richards, J. et al: 2005)。中外研究者逐步达成共识:外语学习者的搭配使用能力制约着其二语的流利性和准确性。掌握一门地道的外语,词汇搭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高中英语学习过程的突出问题是学生不能牢固地识记、运用词汇搭配,一些老师也不以创新的方法来讲授。所以,很多学生在写作或说话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些不恰当的,错误的搭配。学习词汇搭配是个辛苦耗时的积累过程。教师和学者们应该帮学生们找到习得词汇搭配的有效方式。双重代码理论属于认知心理学范畴,自从20世纪70年代被佩维奥(Paivio,1971)以来逐渐广受关注。该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由两个心理表征代码系统构成:一种是语言表征系统,处理语言代码,另一种是以非语言为表征系统,处理意象代码。尽管这两个系统的组织形式迥异,但可相互作用,相互激发。双重代码理论已被应用于语言教学中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些研究者也已证明了在二语教学实践中该理论对阅读理解和词汇习得的有效性。本研究以双重代码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了英语词汇搭配习得效果的实证研究。更明确地说,是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学习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短时词汇搭配记忆以及长时词汇搭配记忆吗?(2)在五组不同的词汇搭配类型中(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动词+名词),哪种词汇搭配记忆效果具有统计学的相关性?为了证明双重代码理论的实践效果,本文做了如下的教学实验研究。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来自某中学两个自然班的69名水平相当的高一学生。本文作者随机把学生分成实验班(35人)和控制班(34人),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控制班接受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班则接受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教学方法。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均完成了前测、前问卷调查、即时测、延后测(前、后)、后问卷调查和访谈共七个实验环节。前测是为了保证两组学生在实验前语言无明显差异,为后测做出参考数据。前问卷调查是为了发现学生对词汇搭配学习的起始态度和策略。即时测和延后测是为了检测学生词汇搭配的长时记忆和词汇搭配的短时记忆的情况。后问卷调查的内容和前问卷相同,目的是发现学生实验前后学习态度和策略的转变情况。个人访谈旨在验证学生在实验前后对词汇搭配学习态度的变化。作者进行两次延后测目的是为了避免一次实验的偶然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作者运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和Excel分析前测、即时测和延后测的测验结果,以验证双重代码理论能够提高学生的短时词汇搭配记忆以及长时词汇搭配记忆这一问题,并对测试卷的词汇搭配类型单项总成绩进行分析,以验证通过双重代码理论在五种不同的词汇搭配类型中,哪种搭配记忆效果最好这一问题。笔者的结论是: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词语搭配学习策略有助于高中学生词汇搭配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不同的词汇搭配类型其记忆的效果有显著的区别,其中,词汇搭配“形容词+名词”的记忆效果具有统计学的相关性。上述讨论和研究对于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首先,词汇搭配教学应充分利用言语系统和非言语系统相互作用原理。其次,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搭配水平和语言能力,以便更好的开展英语教学。希望本文的研究发现能让其他的英语教师受益。然而,本研究也有样本相对少,受试英语水平低且是随机选取的局限性,其结果能否代表普遍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