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13年,小学科学课程理念已经融入到科学课堂中,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在科学课堂中随处可见。在强调探究学习的时候,却出现了新的问题,学生对科学概念学习不重视,导致科学概念掌握不牢,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学生的概念学习。在科技飞速发达的今天,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得各种信息,使得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就对所学概念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这些已有的理解和认识称作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还有不完整的。本文试图通过访谈调查科学教师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程度,用访谈和二阶层诊断测验测查小学生的前概念,分析科学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是否与学生自身表现一致,并试图找出小学生存在前概念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本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测查学生的前概念。首先从教材、课程标准方面详细介绍五年级科学中的“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科学概念;其次了解了科学教师对学生在“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前概念认识情况;再次运用二阶层诊断测试问卷分四个阶段对不同的学生测查了他们在“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前概念;最后对比了两者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学生存在前概念的原因。通过对教师的访谈调查及对学生的二阶层诊断测验测查,发现学生在“生物与环境”单元中存在前概念,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在生物的生长环境方面的认识,同时在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方面存在前概念。学生的前概念有正确的,有错误的,还有不完整的,其中本文对最易出现的正确的前概念和最易出现的错误的前概念做了总结和分析。经过调查分析了学生产生前概念的原因,绝大部分前概念来源于前摄影响、日常经验、科普读物视频、望文生义这四方面。同时发现在生存环境,影响植物发芽、生长的条件等方面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前概念认识与学生自身表现基本一致,但在生物和非生物,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等方面教师对学生存在的前概念认识与学生自身表现存在差异。第二部分是对促进学生前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存在的前概念情况,本文提出了创建生态瓶模型、发展生物生长条件的概念图、制定影响植物生长的研究计划、整合教材中的章节内容、丰富学生前概念等策略等教学措施对学生的这些前概念进行正向迁移,尽量避免和消除前概念的负迁移。最后,对本研究的过程、方法等做了总结和反思,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