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以及老龄人口比重的不断升高,其患病率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2015的世界糖尿病大会上发布的数字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共有4.1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即每11人中便有1人患有糖尿病。2010年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从2007年的9.7%上升至11.6%,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从15.5%上升至50.1%。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超过1亿,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数量超过5亿。病程在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其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脑血管意外、失明、肾功能衰竭及下肢截肢等方面)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并发症的医疗费用占所有糖尿病医疗费用的80%以上。沉重的医疗负担使大批学者投入到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及控制中。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90%以上,对于2型糖尿病的研究是其中相对重要的部分。当前,免疫调节异常、炎症学说、肠促胰岛素效应、结肠及其菌群的变化是2型糖尿病发病重要的病理生理因素,有望成为未来治疗的靶点。而目前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内皮功能障碍、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形成、高凝状态、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的高表达等方面。但由于糖尿病发病机制极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随着各种学说的涌现,血小板近年来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研究发现,血小板除了传统的形成血栓及止血功能外,更是一种炎症介质,在许多炎症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炎和肿瘤转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国外的研究最早发现了血小板与脑卒中、冠心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血小板相关指标,特别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大型血小板比率与血管病变相关。但对于特定的环境及人群,特别是2型糖尿病中国汉族人群,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时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比较2型糖尿病(T2DM)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单纯T2DM无脑卒中组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分析其与并发脑卒中的关系,并探讨其作为预测脑卒中指标的意义。进一步分析血小板作为凝血因子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可能的发病机制。研究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T2DM)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单纯T2DM无脑卒中组的一般资料,观察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分析其与并发卒中的关系,并探讨其作为预测脑卒中指标的意义。研究方法:1.选取92例T2DM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试验组,128例单纯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2.比较两组一般相关资料及外周血中血小板4项参数,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T2DM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大型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e,P-LC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P-LCR 与 MPV、PDW 明显正相关(r=0.24,P<0.01;r=0.1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P-LCR、PDW是T2DM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67,1.483,1.115,3.52)。研究结论:T2DM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DW、P-LCR显著增加,可作为评估T2DM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