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现模式问题与概念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fgtweg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呈现模式(MOP)问题是分析哲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最早由弗雷格(G.Frege)在《论涵义和意谓》一文提出,席夫(S.Schiffer)将之系统地表述。本文的工作是在反思席夫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并确定问题解决的三个条件:MOP必须能够确定指称;使得命题态度有效;通过弗雷格的同一替换测试。文章分析指出,弗雷格的MOP并非属于他所理解的抽象客体,这在本体论上负担过重,适合MOP的讨论更应该从心理表征谈起。按照MOP的特点,本文首先考察心灵哲学中的意向性(心理内容)问题。通过对自然化进路的多个心理内容学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因果协变论蕴含着概念作为原子不可分结构的论断,在因果协变的分析上缺乏灵活的机制;目的论关注历史而非关注当下,致力于规范性刻画而非描述性解释;初始原因论很好地吸取前者的优点,将一个概念的表征归于初始原因,注重因果协变,又可以学习重塑,展示出很好的心理范畴化机制。按照本文的分析,如果MOP是意向性属性的话,那么它必定是实在的,也能够进行自然化研究,借助认知科学的概念研究也就成了首要选择。至于MOP是什么的问题,本文对MOP的三个候选方案(概念角色、概念原子与概念分子)进行可行性分析,从中选取最佳答案并予以阐述说明。
  第一个MOP的侯选方案,可以从概念的哲学理论进行分析,皮考克的概念角色是典型代表。概念角色很好符合MOP的弗雷格普遍性约束,但同时也正因为强调这个特点,使得概念角色面临的问题过大,一方面是能力观的强约束,另一方面是合成性问题与整体论指责。第二个与第三个MOP的侯选方案是从认知科学开始考察的。福多的概念原子对MOP做出了很好的填充,他的心智表征理论阐释了作为一个好的自然化理论应当是怎样的。不过,概念原子承诺先天论立场,无范畴化机制,因而遭致诸多非议,概念先天论本身不适合作为MOP获得的解释。在反思概念先天论的基础上,本文分析福多用概念原子来支持概念先天论的论证是无效的,从而为概念经验论开辟道路。第三个MOP的侯选方案是来自普林兹与巴萨卢的概念分子。MOP作为概念分子,它源于知觉表征,可以确定指称,使得命题态度有效;又因为概念具有内部结构,通过将结构联结到信息语义学,具有了认知内容与意向性内容,这种结构可以解释范畴化以及替换测试,而初始原因律则解释意向性,是目前最好的MOP的侯选方案。
  然而,概念分子也会再次遭致福多概念原子的质疑,涉及到概念唯理论与概念经验论的争论。分析指出,这场争论的核心是关于心理内容载体的争论,关于怎样思想,怎样在心理上固化外部世界的机制,如此的分歧便是围绕着概念依托于心理状态及其内容的分歧而展开。这里便需要再次澄清概念是以何种表征格式来编码,概念处理实质上涉及哪种状态以及状态的操控等问题。其中,表征格式问题是核心。文章试图对概念分子论做出论证与捍卫。概念作为心理表征,应该采用知觉运动形式,是分子式的、多格式的表征。最后尝试提出信念导向机制以解释概念处理涉及的心理状态操控。
其他文献
在本文中,笔者将藏传佛教信仰社群性别分层这一研究主题置于四川藏区这一现实的地域和社会环境下,沿着宗教社会学关于宗教与社会之关系的分析思路,怀着改善和建立起更加和谐的性别结构乃至社会结构的美好愿景,试图去描述和解释藏传佛教信仰社群中的性别分层现象。并且想要进一步发现,在几乎全民信教的情况下,藏传佛教信仰作为一种理念文化是如何与现实社会中的性别角色和地位发生关联的。  藏传佛教的性别观有双重性的特点,
慈氏又称弥勒,在西藏拉萨藏语中称作“强巴佛”,安多藏语称为“香巴佛”,由于方言的缘故,读音有差异,但其所指的意思相同,意译均为“慈氏”、“慈尊”。在藏传佛教中,慈氏因一生修持慈心观而得名著称,其信仰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慈爱”。慈氏既是佛菩萨,接替佛祖释迦牟尼,是当来娑婆世界下生的未来佛,又因其常常以思想智慧的形象出现,因而备受藏族僧俗民众的信仰和崇拜。本论文即以藏传佛教慈氏信仰为研究对象,就藏传佛教
学位
“图腾”(Totem)原意为“亲属”、“种族”、“他的亲族”或“彼之血族”等。世界上各种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根据自己的方法论对图腾现象进行过研究,然而,由于各人所依据的材料不同,考察的角度不同,研究的方法不同,也就得出了很不一致的观点和结论。可以说,学者们原先开展的是过于片面的图腾研究,只注重了图腾现象的某一方面或局部,却没有揭示出图腾现象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实质意义,致使人们对图腾现象的全貌
学位
相较于儒家经籍,中国道教经籍在西方的译介至少要晚出100年。现今可考的西方对中国道教经籍的译介始于18世纪,而中国道教经籍的英译则是从19世纪方才开始。1812年,马礼逊在其《中国通俗文选》一书中选译《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之“道教源流”,是为英语世界道教经籍译介之肇始。1868年,湛约翰的《“老哲学家”老子关于玄学、政治及道德的思考》出版。这是《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首个译本。此后,道教经籍译介的数量
学位
西季威克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古典功利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英国十八世纪以来的各种相互对立的伦理学说进行了分析批判,将伦理学方法归结为利己主义、直觉主义和功利主义三种,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考察。西季威克试图将利己主义和直觉主义整合到功利主义的伦理学方法之中,构建一种和谐一致的伦理学体系。但是,他考察的最后结果表明,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都符合人们的理性直觉,两者不能在实践中达到一致;而
学位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理论家的代表人之一,施密特在其理论中充分体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唯物主义批判的理论特色,尤其是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这一著作中通过自然概念这一着手点,集中分析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本质。国内外对于施密特的自然概念已经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本文力图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这一主要文本,进一步深入分析和反思施密特的自然概念,对施密特所达到的理论高度及其所具有的
“一五”计划完成之后,在反思苏联模式的背景下,毛泽东批评“马钢宪法”,提出“鞍钢宪法”。大庆油田坚持“鞍钢宪法”“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创造了大庆精神和大庆经验。毛泽东在1964年号召工业学大庆,这是继“鞍钢宪法”之后,他所推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企业管理的第二个范本,反映了他立足中国国情,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工业企业管理道路的积极探索。  文革前的“工业学大庆”体现在大庆石油大会战的
学位
为了理清基督教与中国文明的关系,降低中国基督徒信仰上对西方文明传统的依赖。有必要重新探究基督教与西方文明的关系。基督身位问题正指向基督信仰与希腊文明关系的根本纠葛。基督的身位涉及神与人的中介,而如何处理与神的关系是人该如何生活最根本的依据。基督徒相信自己的生活方式应当效法基督,而耶稣基督既是神又是人,这完全改变了传统对人神关系的理解。《驳凯尔苏斯》第一次记录了希腊哲人与基督教教父就基督身位问题的争
学位
超越论现象学的主体性悖论源于超越论态度与自然态度的复杂关联。胡塞尔在《危机》中53-54节给出了他对此问题最集中的分析,其解决思路是回溯到超越论的纯粹自我极,由此构造出超越论主体间性乃至世界现象。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此部分文本——尤其是胡塞尔论述时运用的类比——以现象学主体性悖论的显现与消解过程为背景,阐明超越论自我的变格结构及其相关问题。以下是文章各部分的主题:  导论:1)现象学的悖论性的本质:
学位
亚里士多德提出,以实现人的幸福为目标的政治科学必然走向对最佳政体的追寻,但是对亚里士多德最佳政体论述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为了对亚里士多德的最佳政体获得比较完整的理解,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讨论:1)最佳政体的实践价值。“祈求中的”城邦很难真正实现,但它仍然可以作为判断现实政体优劣的标准和改良现实政体的方向;2)最佳政体旨在实现的最好的生活。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把哲学生活设定为最佳政体的目标,公民们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