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进入21世纪以来,博物馆建设不断发展,近年来,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越来越被关注和认可,尤其是在科学教育领域,如何更准确、更有效地运用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培养科学人才、提升国民科学素养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和现实命题。发展博物馆科学教育,离不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学习国外博物馆教育,尤其是在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方面的优秀成果。美国的博物馆教育发展较早,19世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来,博物馆建设不断发展,近年来,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越来越被关注和认可,尤其是在科学教育领域,如何更准确、更有效地运用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培养科学人才、提升国民科学素养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和现实命题。发展博物馆科学教育,离不开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学习国外博物馆教育,尤其是在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方面的优秀成果。美国的博物馆教育发展较早,19世纪末,博物馆的教育角色形象被普遍认可,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美国博物馆教育迅速发展,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教育发展是美国博物馆教育发展中的典型范例,该博物馆始建于1869年,至今百余年历史,从1881年尝试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起,至今形成了较为深厚的科学教育发展经验与成果,对美国整体的科学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历史脉络入手,梳理和分析其发展历程的具体过程、发展的背景缘由,理解其发展逻辑和意义影响,能为我国博物馆科学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文章将研究范围锁定在1881年至今,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梳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公共教育部的成立、早期科普展览和儿童讲座活动以及科学教育资源的收集的过程,展现1881年至1905年期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发展情况。这一时期,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教育发展刚刚发端,虽然没有特别显著的成果,但也为博物馆科学教育后续发展找到了基本的方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第二部分:通过梳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馆内海登天文馆、图书馆和学校服务大楼这些主要教育组织机构的建设发展过程,梳理博物馆开展的科学讲座和科学课程等系列科学教育活动和博物馆开展的科学教育资源外借服务,展现1906年至1997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发展情况。这一时期,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积极尝试中,承前启后实现了科学教育的良好发展,渐渐形成了依托馆内教育组织机构、开展科学讲座和科学课程等教育活动和外借科学教育图像及实品资源为基本内容的发展模式,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教育的长远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基础条件。第三部分:通过梳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与馆外科学教育文化相关机构开展的“科学研讨会”项目、“更新城市科学教育教师”项目、“城市优势倡议”项目和国家科学、素养与技术中心建设计划的形成与发展情况,展现1998年至2005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发展情况。这一时期,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前期的发展基础上,积极外联合作,向外延伸发展了一些影响深远的教育合作项目,体现出博物馆科学教育发展方式的多样新和创新性。第四部分:通过梳理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建设理查德·吉尔德研究生院、推行地球与空间科学教学艺术硕士计划的过程与影响,展现2006年至今,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教育发展情况。这一时期,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凝聚起更具学术专业性和更规范化的教育发展成果,呈现出博物馆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第五部分:在总结前面四个部分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呈现和阐释从研究中概括的三个经验性认识,具体包括:科学教育资源优化整合贯穿博物馆科学教育发展历程;外联合作是博物馆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建设数字化教育平台是博物馆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工作和家庭是个体社会生活的两个重要部分,并且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也与我们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息息相关。工作-家庭冲突是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在某些不相容的压力下产生的一种角色间冲突。在这种冲突下,工作(家庭)角色的参与会使得家庭(工作)角色的参与变得困难。工作-家庭冲突决策则是指在具体的工作-家庭冲突情境下,个体在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权衡,并选择优先投入其中一种角色的过程。以往研究表明,个体内部因素,
2019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新冠病毒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突变外部环境对学生学习毅力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学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引导,另一方面,学生的内部因素亦不能忽视,具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我控制、及时恢复的能力十分重要。学习毅力是学生在具有不利外部条件的背景下,克服阻碍,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因素。具有坚强的学习毅力的学生能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为达到“救亡图存,启发民智”的教育作用,社会教育广受民国学者及政府的关注,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办学实践,其中与社会教育思潮联系最为紧密的一所社会教育学校即是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作为教育部按照大学标准特设的专业化学院,肩负着“培养社会教育人才,研究社会教育学术”的伟大使命,为社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通过对该学院筹办背景、办学概况、办学特色
相关研究表明,民族地区教师普通话应用水平与教学能力高低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优劣,决定着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快慢,关乎着民族地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好坏。开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普通话应用水平与教学能力提升搭建了平台,更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以及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等注入了推力。而针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普通话培训开展的效果评估工作,则是主动适应教师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办好新时代下让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校际优质均衡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微观层面,既是实现城乡、区域,乃至全国范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突破点,也是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全体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抓手。但由于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区域义务教育在校际间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凸显,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
自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家庭生育意愿持续低迷,其中“幼无所托”已成为首要的制约因素。为解决幼无所托的问题,国家提出“幼有所育”的指导方针,加快加强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上升成为刚性的民生需求,托育服务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民生领域的重点发展对象,托育服务的发展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公共问题。托育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逐渐取得社会共识,其从以前的家庭“私领域”逐步转向社会“公领域”。但
雅思贝尔斯认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应当包含三个彼此密不可分的内容:学问传授、科学与学术研究、创造性的文化生活(1)。对于中世纪巴黎大学的学者而言,生活是一切具体行为的承载方式,表达了其学术信仰和职业追求。巴黎大学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鲜明育人理念的古典大学,其卓越声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汇聚于此。学者同教会、王室以及城市当局关于学者特权的斗争和合作,促使巴黎学者社群兴起与发展,并逐渐形成
人类社会迈入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推动教育教学产生新一轮变革。在这个知识、经济、信息、文化飞速发展的智能时代,信息化与智能化交织,知识经济的发展与驱动,使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就成为了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诉求。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其统一化、规模化等特点,不能满足师生对于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为此提供了契机。通过将AI导师引入教学,与教师构成“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培养层次,承担着为国家发展培养专门高级人才的重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提高,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重心已从重视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的外延式发展阶段转为重视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学科知识发展走向交叉融合,单个导师的学科视野、知识结构及指导能力逐渐无法适应当今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创新导师指导模式,优化导师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导师专业优势,
提升教育质量是我国当下教育工作的重点。课堂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其质量与教育质量息息相关。优质课凝聚了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智慧,代表了当下课堂教学理念和技巧发展的最先进的状态。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以培养“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深化改革阶段。探析对优质课的教学特征不仅有助于把握当下课程改革的状态,也能帮助广大一线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言语互动是课堂中师生交流的主要途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