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晚期巴黎大学学者社群文化生活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思贝尔斯认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应当包含三个彼此密不可分的内容:学问传授、科学与学术研究、创造性的文化生活(1)。对于中世纪巴黎大学的学者而言,生活是一切具体行为的承载方式,表达了其学术信仰和职业追求。巴黎大学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鲜明育人理念的古典大学,其卓越声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汇聚于此。学者同教会、王室以及城市当局关于学者特权的斗争和合作,促使巴黎学者社群兴起与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组织特色和群体文化的生活模式,包括学者组织生活、知识文化生活、住宿书院生活和仪式典礼生活。每一个生活片段都是学者在大学里存在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巴黎大学及其学者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也揭示出早期巴黎大学所孕育的古典大学文化传统。从历史的角度看,巴黎大学作为“母型大学”,其学者社群的出现不仅促成了大学组织的完善和制度的形成,更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活,为现代大学的发展奠定了根基。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探寻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中世纪晚期巴黎大学学者社群文化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在搜集、整理和分析中世纪晚期巴黎大学学者社群文化生活的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学者社群的产生背景、生活类型、生活特征和文化传统等内容进行分析,进而为现代大学学者社群生活的发展与繁荣提供启示。因此,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思考在中世纪的时代背景下,巴黎大学及其学者社群是如何从历史深处出现与发展的,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学者社群的内部结构和多元身份特征。第二部分,从组织生活、知识生活、住宿生活、仪式生活等方面梳理中世纪晚期巴黎大学学者社群的文化生活,分析其具体内涵与生活特色。第三部分,结合中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对巴黎大学学者社群文化生活进行特征分析,思考其所孕育的古典大学文化传统与社群精神。第四部分,思考在大学的现代性演进过程中学者社群的文化传承与生活流变,并在分析当前我国大学学者社群文化生活现状的基础上,探寻大学学者社群文化生活的繁荣之道。
其他文献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被剥夺了人性并被当作商品对待时,客体化就发生了。随着女权主义的兴起,性客体化作为性别压迫的一种表现形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社会文化和心理风险因素如何共同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Fredrickson和Roberts在1997年提出了客体化理论。该理论认为,不断经历的性客体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个体内化,从而导致自我客体化。自我客体化是观察者对自我看法的内在化,其主要特
随着教育的发展,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关注的核心。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明确了全面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学技能中的重点,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师范生该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传统的培养过程有着诸多局限,因此培养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影响着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变化,信息技术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
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己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智能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带来了社会的革新,使人类社会面临着由“工业时代”向“智能时代”的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智能技术对于教育领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运行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本主义教学范式开始取代文本主义教学范式成为教学领域的主流价值取向。其中,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使得其更容易受到智能时代价值理念的影响,这也成为其范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种培养受教育者热爱祖国的思想和情感,立志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贡献力量的教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凝聚民族魂魄重要途径,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目的。这一使命不仅仅在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内化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并能践行爱国主义行为。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
工作和家庭是个体社会生活的两个重要部分,并且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也与我们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息息相关。工作-家庭冲突是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在某些不相容的压力下产生的一种角色间冲突。在这种冲突下,工作(家庭)角色的参与会使得家庭(工作)角色的参与变得困难。工作-家庭冲突决策则是指在具体的工作-家庭冲突情境下,个体在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权衡,并选择优先投入其中一种角色的过程。以往研究表明,个体内部因素,
2019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新冠病毒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学校教学秩序,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突变外部环境对学生学习毅力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学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引导,另一方面,学生的内部因素亦不能忽视,具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自我控制、及时恢复的能力十分重要。学习毅力是学生在具有不利外部条件的背景下,克服阻碍,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因素。具有坚强的学习毅力的学生能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处于内忧外患的中国为达到“救亡图存,启发民智”的教育作用,社会教育广受民国学者及政府的关注,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办学实践,其中与社会教育思潮联系最为紧密的一所社会教育学校即是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作为教育部按照大学标准特设的专业化学院,肩负着“培养社会教育人才,研究社会教育学术”的伟大使命,为社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通过对该学院筹办背景、办学概况、办学特色
相关研究表明,民族地区教师普通话应用水平与教学能力高低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优劣,决定着少数民族学生成长快慢,关乎着民族地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好坏。开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普通话应用水平与教学能力提升搭建了平台,更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以及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等注入了推力。而针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教师普通话培训开展的效果评估工作,则是主动适应教师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办好新时代下让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校际优质均衡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微观层面,既是实现城乡、区域,乃至全国范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突破点,也是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全体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重要抓手。但由于历史、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区域义务教育在校际间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凸显,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
自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来,家庭生育意愿持续低迷,其中“幼无所托”已成为首要的制约因素。为解决幼无所托的问题,国家提出“幼有所育”的指导方针,加快加强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上升成为刚性的民生需求,托育服务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民生领域的重点发展对象,托育服务的发展问题已经上升为社会公共问题。托育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逐渐取得社会共识,其从以前的家庭“私领域”逐步转向社会“公领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