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一种建立在本科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其发展速度超出了目前教育资源的承受能力,对研究生培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冲击着传统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培养方法。此外,研究生生源结构的多元化和社会背景的巨大差异性,使得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面临挑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上海市两家妇产科专科医院的科教部门、研究生导师、研究生三类对象的调查,了解目前专科医院研究生培养的现状,为研究生管理部门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及相配套的培养方法提供一定的实证研究依据,以保障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切实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成效。[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相关政策制度,对上海市级妇产科专科医院在读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研究生培养的管理体制、研究生培养的内容与方式、研究生培养的效果评价以及研究生学业、生活、就业压力分析等内容。通过文献查阅、医院调查、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收集相关数据;采用t检验、Fisher’s精确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表示目前的研究生生源质量未能完全符合期望,只有近1/3的研究生导师对生源质量表示满意;导师队伍的年龄主要集中于40—50岁;导师任教时间大部分少于5年,带的学生少于5人的占88%,甚至还有12%的导师目前没有学生;与综合性医院相比,妇产科专科医院的专业设置相对单一,导师规模相对较小,受招生名额的限制而招生数不多。调查发现,研究生培养计划总体较好,但认知度不高;导师和学生均认为,目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应给予研究生在课程选择上的更大自由度,应倡导多学科、多专业交叉渗透。研究还显示,学生和导师还认为目前的课程体系缺少反映前沿、富有启迪思维的学术讲座课;部分研究生认为现在的课程设置、课程学习、临床轮转以及科研学习占研究生阶段时间分布还不尽理想,希望合理调配课程学习、临床轮转以及科研实践的时间分布。此外,只有62.50%的研究生表示了解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计划。调查显示,虽然77.08%的研究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专业指导很多,但分别有12.5%、8.33%、14.58%、29.16%和22.92%的学生认为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没有做到床边教学,带教老师没有在临床技能和手术操作方面积极带教,带教老师没有在体检、病史采集书写和病史修改方面给予充分指导,科室没有定期组织教学查房及病例讨论,轮转科室没有定期组织小讲课。此外,有56.25%的学生认为在临床轮转过程中,动手机会相对较少,自己的临床技能提高不多。调查显示,仅16%的导师和4.17%的研究生认为在学位论文和论文发表上没有困难,大多数表示有一点困难,但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克服,还有部分则认为有很大的困难。大部分的导师和博士生对博士生必须发表SCI论文这一规定的接受度尚可。调查还显示,研究生培养效果受到了研究生和导师的认可(各项评分的均值在3.5分以上),但导师组普遍认为目前学生最缺乏的是创新的科学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承受压力的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此外,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压力较大,22.92%的研究生认为基本没有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而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学生最多选择的是做实验;各种压力下,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情绪的占很大一部分,有接近半数人希望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讲座;有97.72%的研究生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只有12.50%的学生对自己有过职业规划。从就业情况来看,虽然本研究中的两家专科医院近五年的就业率基本都能达到100%,但只有52.09%的学生对目前的就业情况表示乐观或比较乐观。[结论与建议]通过研究,作者认为目前上海市级妇产科专科医院研究生研究生的生源不能完全符合期望;虽然培养计划总体较好、导师的专业指导受到学生的认可、培养效果较好,但研究生和导师对培养计划的认知度不高、临床专业技能培养不足、学术研究与论文要求的接受度值得关注、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压力较大。作者建议:1、提高研究生的招生质量。加强招生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全方位、多角度考量和评估学生综合能力的招考办法,可适当扩大导师在研究生招生选拔方面的自主权。2、优化研究生培养计划和临床技能的培训。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增加与当前学科最新发展方向紧密联系的或具有一定科学研究背景的课程,突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多设置跨学科课程,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进行学习;合理安排前期理论教学和后期培养的时间分布;严格执行培养计划,保证学生进行临床技能训练的时间;规范临床教学,提高临床医师的带教意识和带教水平,加强管理部门和科室自身的教学制度监管,重视出科考核,保证临床轮科训练的质量和效果。3、强化导师制的培养。应明确导师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充分发挥导师小组成员的共同作用,以提高研究生导师培养学生的成效。管理部门也应积极建立起师生间的沟通平台,协调好师生关系。4、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加强对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引导博士生正确认识学校对发表SCI论文的要求。5、缓解研究生的生活与就业压力。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研究生的课余生活,扩大研究生社交范围。提高研究生生活津贴标准,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提高助学金的发放比例,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或沙龙等交流平台,指导研究生自我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