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词一直是现代汉语本体研究的一个重点,对于副词“可”的次类划分,多数学者认为应划于语气副词类,有少数学者提出可以把“可”的表程度义单列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次类,本文赞同后者,把“可”定性为语气副词兼属程度副词,并进行了论证。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读,我发现,学者们在副词“可”本身的语义分化、语用功能分析、语法化进程及动因机制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已非常充足,但鲜少有学者把研究视角扩大到副词“可”的外围,诸如共现问题、相近词语的比较研究及比较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可”在方言中的表现,因此,本文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粗浅论证。在共现问题上,主要探讨了“可”与“千万”的连用,通过对大量语料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可千万”的使用频率远大于“千万可”,并利用副词连用的原则解释了这一现象。此外又分别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分析了“可千万”和“千万可”的使用情况,发现两者后接成分多是能愿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并且,一般多出现在否定句中,又指出了“可”后接“千万”和“万万”的不同。接着,本文系统总结了语气副词“可”的轻重读情况。在论证“可”具有地域化使用倾向时,本文从普通话和方言两个角度,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对语料库中作副词的“可”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频率的高低进行分析统计,搜索文学作品作者的生平,最后得出结论;通过词典查证同学访谈得知“可”在方言中有比较多的使用,用方言印证普通话,得出副词“可”使用具有地域化倾向。对于语气副词兼属程度副词“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之所以会存在众多偏误,究其原因,作者认为首先是本体研究不足,不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是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所以本文在分析研究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近义词的分析,夯实了本体理论,同时提出了一些教学设想,以期能帮助留学生快速掌握语气副词兼属程度副词“可”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