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英语语篇的主题识别——修辞结构理论的应用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信息时代,国家民族之间的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频繁且必要,尤其是科技的交流。英语为非母语的读者阅读科技英语的文章常常感到理解困难。本文的基本出发点是:帮助英语为非母语的读者解决对科技英语文章的阅读困难。基于这一问题,作者利用修辞结构理论对科技英语语篇进行了结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1)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文体(相对于文学审美文体而言),科技英语语篇适合用修辞结构理论识别主题;2)通过修辞结构理论分析定位的语篇主题与逻辑推理判断的语篇主题是一致的。 首先,本文对主题进行了梳理和界定。“主题”是语言学领域经常出现的概念之一,但是至今仍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在概述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进而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界定主题。“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范晓,1996)已经成为语法界的共识,即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研究语言,而主题研究涉及到语言研究的多个层面,因而文章提出从三个层面界定主题:1)句法层面-句子主题;2)语义层面-语篇主题;3)语用层面-说话者主题。而文章探讨的是语篇主题这一范畴,即文章的中心主题思想。在信息传递类文体中,语篇主题是由一个具体的语言成分来体现的。本文的目的即是在科技英语语篇中对体现主题的这一具体语言成分进行识别。据Scott(1998)的研究,语篇主题识别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基本方式,篇幅较长的书面语篇更适合于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 其次,本文介绍了修辞结构理论及其工作原理。利用修辞结构理论的主题识别属于自上而下的主题识别方式,该理论最有创造意义的成果之一就是对语篇主题的定位识别。修辞结构理论通过描写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语篇,这些大小不一的部分称作结构段,两个结构段由功能关系相连接组成一个较大结构段,后者可与另一个结构段相连接组成更大的结构段,依次类推,直至整个语篇(王伟,1994)。其中语篇结构关系的种类和数量原则上是无限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为数有限、复现频率较高的关系模式就可以分析一种语言的大部分语篇。例如英语语篇共有20-30种常用的结构关系,这些结构关系在修辞结构理论中都有明确的定义,分析者依此来判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然后,本文随机抽取了三篇科技英语文章作为语料利用修辞结构理论进行了结构分析。语料来源于英美国家的期刊杂志,由于本文篇幅所限,其长度一般在200-500词之间,属于适合大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中等难度,内容涉及一般的科学常识而且有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修辞结构理论分析可以得到每篇文章结构的树形图,在树形图中定位体现语篇要旨的核心篇位就可以确定该语篇的主题。确定核心篇位的方法就是首先从树形图结构的最顶端寻找核心篇位,然后在这一核心篇位内沿竖线不间断地一直向下,直到到没有竖线接下去的篇位,便是语篇的核心篇位(王伟,1995)。然后,本文设计了实验来验证以上的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分析定位的语篇主题与实验主体(四位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已经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逻辑推理判断的语篇主题相一致,从而验证了这种语篇主题识别方法的可行性。 对语言形式和意义关系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的核心和棘手问题,主题识别就是通过语言形式到语言意义的一个跨越。本文利用修辞结构理论做出的新的尝试,不仅对认识语言本质具有理论价值,还对语篇的宏观研究甚至计算机处理语篇的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调查基于形式和基于内容的两种教师反馈以及它们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此外,英语写作教师的反馈方式及学生对反馈的态度也在文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  本研究的受
传统的隐喻研究观点认为隐喻只是一种文学意义上的修辞手段,而语言学家莱可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仅存在于语言
由斯坦·博丹和简·博丹夫妇于50多年前共同创作的《贝贝熊》可谓是一部畅销全球的儿童文学佳作。自从该系列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就在孩子和家长中刮起了狂热的读书潮。尽管
本文旨在讨论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并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两个汉译本为范例。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要以对儿童的理解为基础,在进行翻译时,应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心去体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在当今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在她名下有多部作品和各种奖项,因此她不仅是位成功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传记作者,评论家及编辑。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玛格丽特·德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文坛上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小说家、讽刺作家、剧作家和黑色幽默作家,因为他对美国生活进行的积极艺术探讨被誉为美国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冯内古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