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体》是硬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其文字精准严谨,想象奇幻宏大,人文关怀与理性思考并重。该作品被评价为将中国科幻升至世界水平。2014年,《三体》经美籍华裔科幻作家、翻译家刘宇昆翻译出版。英译本一经上市便收获了海外众多科幻作家及科幻迷的高度赞誉,获多项国际科幻大奖提名,并最终摘得雨果奖。这一喜人的成绩离不开作者的努力,更离不开译者刘宇昆灵活的翻译策略选择,及对英语读者阅读习惯的适应。翻译是一个译者适应与选择的循环过程。翻译适应选择论提出,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中心,在翻译生态环境中,遵从“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以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本文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基础,针对《三体》英译本的适应与选择展开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首先,从译者的适应角度出发,着重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适应了哪些翻译生态环境因素,如何适应。接着,从译者的选择出发,揭示译者在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怎样选择译文,为何这样选择。最后,本文探讨了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体》英译本是译者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结果,具有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选择性地适应了其翻译动机、自身能力、原文本、译语文化、读者及编辑等因素。在适应的基础上,译者灵活地选择直译,意译,增补,加注等策略,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转换。而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实际上是一个循环互动的过程。本文证实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于科幻文学翻译具有解释和指导作用。此外,对外译成功案例的探讨对文学外译,特别是科幻文学外译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