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可以取得世界前列的对外贸易总额是一个不错的成绩。随着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中国的经济增长、外资、对外贸易依存度等各个方面的数据表明,国际贸易对提升中国经济实力的作用是显著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量的大小关系着本国经济、社会、民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的贸易与外资在近些年都取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本文正是着眼于贸易在中国中原经济区的表现以及各项数据,通过与国内其他经济区在对外贸易方面相比较,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贸易对整个区域的经济总量的作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需要通过发展对外贸易,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中原经济区这个平台的建设为整个区域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基础。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主要地区和核心地区,深入研究省内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解决这些不足来构筑中原经济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策略方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速中原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省为主体,从地理位置看是处于全国的中心,并且涵盖周边部分区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特点,无法与其他区域经济综合体相依存,其范围包括河南省,山西省的运城、晋城、长治,安徽省的阜阳、淮北、亳州,山东省的聊城、菏泽,河北省的邢台、邯郸,这些地区都是人口密集的区域。本文从自然条件、H—O定理、自然禀赋的差异以及生产要素禀赋论入手,通过对中原经济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描述展现该经济区的优势条件,以及对中原经济区的进出口贸易额、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等数据的分析,与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东北三省的数据比较,了解中原经济区与国内其他经济区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的差距。中原经济区既有较为丰富的资源,鲜明的地理环境,而且还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但是经济综合竞争力在下降,所以可以利用区内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环境,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贸易程度,强化周边经济区分工协作意识的思路,在促进区域经济融合的同时,有利于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采用2006年至2010年的数据对中原经济区对外贸易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着重对近些年来该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的规模与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出中原经济区区域内的生产总值很高,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得人均水平很低,在不高的财政收入的情况下,人均的财政收入就更低,对外贸易不是经济总量的主要部分,同时体现出的是外商投资很少等等这些状况,需要政府提出优良的政策加以改善,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是中原经济区更好发展的重要环节。最后发展中原经济区对国家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国家区域布局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