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HL18通过抑制PI3K/PD-L1轴活性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ne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中国,肺癌的发生率正在持续增加,它的出现给每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不仅如此,它也引起了社会的负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及小细胞肺癌已经成为肺癌诊断的常用术语。近几年,已经发现了一些致癌机制,例如EGFR突变,ALK融合等,这些致癌基因已经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主要靶标。但是,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的方法依旧是有限的,肺癌的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依旧是最高的。尽管分子治疗,以及免疫治疗已经运用到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当中,但是改进并制定新的治疗方案,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依旧十分重要。根据基因表达谱交互式数据库(GEPIA)得到的数据显示,非小细胞肺癌中,Kelch样蛋白18(KLHL1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低表达,在正常的肺泡和肺支气管中表达较高。这可以预示,KLHL1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能作为抑癌因子而存在。KLHL18(kelch-like 18)蛋白是kelch家族42名成员中的一员,Kelch家族中,已经有四名成员与肿瘤有明确关系,他们是KLHL6,KEAP1(KLHL19),KLHL20和ENC1(KLHL37)。KLHL6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抑癌基因;KEAP1在多种癌中可以通过活性氧的堆积,发挥肿瘤抑制作用;KLHL20以及ENC1均可以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影响肿瘤细胞的自噬功能。作为同一家族成员的KLHL18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尚未报道,KLHL18有三个结构域,分别是BTB/POZ,BACK,还有六个Kelch重复序列。KLHL家族蛋白N末端的BTB结构域促进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结合,BACK结构域没有具体的功能,在细胞外功能方面,还有细胞形态方面,以及蛋白和蛋白之间的结合方面都有很大作用的序列是碳末端的Kelch重复序列。据报道,KLHL18蛋白可以通过BTB结构域与Cullin-3蛋白(E3泛素连接酶体复合物的骨架蛋白)结合,使Aurora-A蛋白发生泛素化,并在工具细胞中调节有丝分裂的进程。Cullin-ring连接酶(CRL)是一个多亚基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可募集底物特异性衔接子,来催化底物蛋白质发生泛素化。CUL3蛋白可以特异性识别带有BTB结构域的蛋白,并与该蛋白形成复合物后,靶向底物。细胞中,蛋白主要减少的途径之一是泛素途径,且机制相对较为成熟,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肿瘤细胞的功能存在很大的影响。作为泛素蛋白酶体复合物其中一员的KLHL18蛋白是否仅有Aurora-A蛋白一种底物,KLHL18在肿瘤细胞中是发挥何种作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Kaplain-Meier数据库中,我们发现KLHL18的低表达与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并结合GEPIA数据库的结果,我们推测KLHL18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靶点。迄今为止,KLHL1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情况还不知道。因此,我们研究了KLHL18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以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KLHL1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机制,目的在于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案。研究方法:1.本研究首先利用GEPIA数据库了解KLHL18在肺腺癌(LUAD)以及肺鳞癌(LUSC)的表达情况,而后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究了KLHL18在肺癌中的预后情况。2.接下来,本研究对214例临床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样本进行了免疫组化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染色根据“两步法”进行。染色过后,再由两名独立研究人员根据双盲的规则,随机评估组织切片的染色强度和染色细胞的百分比,而后进行显色评分。根据细胞着色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KLHL18的表达分为五个水平:0(无着色),1(1%-25%),2(26%-50%),3(51%-75%)和4(76%-100%)。根据细胞染色的强度,KLHL18的表达又分为4个水平:0(无色),1(淡黄),2(黄色)和3(棕色)。定义KLHL18得分大于4的样本为有表达;评分为1-4(包含4分)视为弱表达,而评分为0视为不表达。样品评分是这样的:着色面积分数乘以着色强度分数。3.本研究使用了两种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系(NCI-A549和NCI-H1299)作为整个实验的细胞模型进行体外实验。NCI-A549和NCI-H1299均在含有10%胎牛血清的1640中进行培养。这两种细胞均在5%CO2的孵箱中,生长环境的温度为37℃。4.利用Lipofectamine 3000试剂进行细胞系中目的蛋白含量的调控,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书对所选定的细胞进行瞬时转染。转染后72小时收取蛋白样,检测转染效率,而后用G418抗生素进行细胞系稳定转染的筛选,10-14天后,生存下来的细胞进行培养,再用有限稀释法获得稳定转染的A549和H1299细胞,Western blot实验以及细胞功能学实验均用稳定转染的这两种细胞系进行。5.利用MTS试剂盒分析评估体外细胞增殖能力。铺5个96孔板,每个孔中含有3000个细胞,这些细胞是上调或者下调KLHL18表达量的细胞,每个孔中加入10%FBS。接下来,每天在每个孔中加入试剂盒中的试剂,用来测定每个孔中的细胞活力。用锡纸包上96孔培养板进行避光处理,条件为37℃,无菌孵箱孵育1小时,而后使用酶标仪在490 nm波长下测量每个孔的吸光度值。最后用Graph Pad Prism 5.0软件进行P值的计算以及细胞增殖活力图的描绘。6.以800个细胞/孔的密度将实验组或对照组细胞接种在无菌的无菌板中。在孵箱中孵育10天,孵箱的条件为正常培养细胞的条件,用PBS洗涤细胞3次,洗完后,接下来用预冷的冰甲醇进行细胞固定10分钟,用PBS溶液再次洗涤细胞3次,然后用结晶紫溶液染色10分钟。用Image J软件进行拍摄取图,然后进行集落数的统计,≥50个细胞时视为集落。最后用Graph Pad Prism 5.0软件进行P值的计算。7.利用铺有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进行细胞侵袭能力的测定。首先将进行细胞侵袭实验的小室放入适当大小的无菌培养板中,然后配置实验用的基质胶,配置比例为基质胶:无血清1640为1:7,每个Transwell小室中加入100微升的基质胶溶液,放入37℃二氧化碳含量为5%的孵箱中,进行过夜处理。第二天,在Transwell小室的上室中加入100微升含有5*104个稳转细胞的悬浊液,再次在37℃,5%CO2的孵箱中孵育24h,取出穿过细胞的小室,PBS洗涤3次,再用预冷的冰甲醇进行细胞固定10分钟,用PBS溶液再次洗涤细胞3次,然后用结晶紫溶液染色。待小室晾干后,用显微镜进行拍照取图,并进行计数统计。8.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等到细胞在六孔板中刚刚长满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实验了。将细胞中加入丝裂霉素,并在无菌培养箱中,避光且37℃的条件下孵育2 h。接下来,用100μL移液器吸头刮单层细胞,做“井”字形处理。用PBS轻轻洗涤,并除去没有粘附在细胞培养板中的细胞,将细胞在血清中连续培养规定的时间,并在显微镜下拍摄处理过的细胞。拍取图片,并用PS软件测定细胞迁移的距离,最后用Graph Pad Prism 5.0软件进行P值得计。9.本研究用q PCR实验进行相关基因m RNA水平的检测,用Trizol法进行指定细胞的m RNA的提取,q PCR的实验方法按照试剂商说明书进行。同时也用Western Blot实验进行相关蛋白的蛋白水平的检测。首先用适量的蛋白裂解液将目的细胞进行裂解,裂解液的体积与细胞的体积比为3:1-4:1。并在蛋白裂解液中加入适量的磷酸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裂解液:蛋白酶抑制剂:磷酸酶抑制剂=1:1:1)。取35μg质量的蛋白样品加入到SDS-PAGE胶中进行实验。10.质谱分析实验用来筛选非小细胞肺癌中可以与KLHL18结合的蛋白质。将感兴趣的细胞接种到10cm培养皿中,待细胞长满后,收集目的细胞,用细胞裂解液裂解20分钟,并在4℃,12,000 rpm条件下离心15分钟。接下来,将60μL蛋白质A/G磁珠添加到收集的上清液中,然后4摄氏度孵育2小时。然后将样品在4℃下以1,000 rpm离心5分钟,离心后将上清液均匀分成两部分,分别放入到两个EP管中。然后,将4微克所示目标抗体或抗小鼠Ig G加入上清液中,于4℃孵育过夜。接下来,将25μL琼脂糖A/G磁珠添加到每个样品中,然后在4℃下孵育6小时。然后将样品用裂解缓冲液洗涤3次,最后煮沸10分钟以制备样品。然后将样品加入到10%SDS-PAGE中。凝胶用考马斯亮蓝染色,选取与Ig G组胶有差异的区域,添加到Q-Exactive质谱仪中进行检测,MS/MS扫描范围为50-2200m/z。通过数据软件分析峰值,然后执行Moscot搜索以找到匹配的蛋白质。11.我们利用免疫荧光实验进行细胞中蛋白质与蛋白质是否共定位。将适量的细胞在玻璃底的共聚焦实验无菌皿中进行培养,在37℃,CO2含量为5%的无菌孵箱中培养。从孵箱中取出培养皿后,先用PBS清洗3次,然后进行细胞固定,固定细胞用的试剂是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15分钟,然后打孔,打孔的试剂为0.1%Triton X-100,打孔10分钟。将细胞再次用PBS洗涤3次后,用3%牛血清白蛋白封闭2 h,并与一抗在4℃条件下孵育过夜。第二天,将抗体吸出,吸出抗体后抗体可以冻存保留,然后用PBS洗3次,洗干净后,孵二抗2小时,温度室温就可以。用PBS洗涤细胞3次,并用DAPI进行细胞核染色10分钟。最后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成像。12.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用来确定细胞内蛋白质-蛋白质间是否发生相互作用。将感兴趣的细胞系接种在两个10cm培养皿中。当细胞长满时,用蛋白裂解液将细胞裂解,并在4℃下以12,000 rpm条件离心15分钟。收集上清液用于进行Co-IP实验,并将60μL Protein A/G磁珠添加到上清液中封闭2 h;然后将上清液在4℃,1,000 rpm条件下离心5分钟,然后将上清液平均分为两部分,分别加入4–10μg的目标抗体和抗小鼠/兔Ig G,并将抗体在4℃层析柜中振摇过夜。第二天,将25μL琼脂糖A/G磁珠添加到这两部分上清液中,并在4℃下孵育6 h,然后用细胞裂解液冲洗磁珠3遍,并将EP管在沸水中加热10分钟,然后进行免疫印迹实验。13.在进行了Co-IP实验后,我们又进行了泛素化实验以研究KLHL18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用Ub-HA质粒转染稳定转染的细胞系,并在收样前在细胞中加入26S蛋白酶体抑制剂,抑制剂的浓度为18.5μM,在细胞的培养基中存留24小时。然后收取细胞,进行蛋白裂解,通过离心收集蛋白复合物,然后加入目的一抗,并将抗体在4℃层析柜中振摇过夜。第二天,将20μL琼脂糖A/G磁珠添加到上清液中,并在4℃下孵育6 h,然后用细胞裂解液冲洗磁珠,并将EP管在沸水中加热10分钟,然后进行免疫印迹实验.14.本研究也使用了很多抑制剂。MG-132是一种常见的蛋白酶体抑制剂,可以有效防止26S蛋白酶体的水解,该抑制剂以18.5μM的浓度处理目的细胞24小时。MLN4924可以选择性抑制NEDD8激活酶的活性,在CUL3蛋白的碳末端,存活着NEDD8激活酶,这种酶可以通过多种修饰途径激活CRL,将其以0.3μM的浓度处理目的细胞24小时。LY294002是PI3K信号通路的广谱抑制剂,以40 m M的浓度添加到目的细胞24小时。雷帕霉素是一种特异性的mTOR抑制剂,其作用浓度为15 n M,添加时间为12小时。15.使用SPSS 24.0和Graph Pad Prism 5来分析所有数据。运用χ2检验来评估临床病理因素与KLHL18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在相同条件下,所有的实验都是进行3次重复实验。结果:1.通过GEPIA数据库的查询,我们了解到KLHL18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肺组织低,同时通过Kaplan-Meier数据库,可以了解到KLHL18的低表达与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不仅如此,KLHL18的低表达同时与乳腺癌患者、肾乳头细胞癌患者、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以及直肠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说明KLHL18是多种癌的潜在的预后评估指标。2.进行214例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发现其中128例组织样本中KLHL18蛋白表达含量较高,86例组织样本中KLHL18蛋白表达较低或者是不表达。通过SPSS统计学分析,我们了解到KLHL18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01),肿瘤大小(P=0.037)和TNM分期(P=0.019)均相关,并呈现负向相关趋势(R<0)。在使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PCR)检查了22对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组织中KLHL18的表达后,发现癌旁组织中KLHL18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这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在这214例临床样本中,有37例样本带有预后分析,我们将这37例临床样本进行SPSS统计学分析后,发现KLHL18的低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并且,经过COX回归分析,可以了解到,KLHL18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影响着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代表统计学的P值小于0.05,因此这个结论是有意义的。3.进行了细胞功能学实验后,发现沉默的KLHL18可以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在上调了KLHL18蛋白的表达量后,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即KLHL18的表达升高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受到抑制。4.通过质谱分析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KLHL18蛋白可以与PI3Kp85α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结合,并且可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KLHL18可以通过这个经典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5.KLHL18蛋白不仅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行为,同时可以通过这个通路抑制PD-L1蛋白的表达,进而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微环境。6.KLHL18可以通过形成CRL复合物,参与并促进PI3Kp85α蛋白的泛素化进程。7.KLHL18-ΔBTB结构域是KLHL18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十分重要的结构域。它的缺失可以有效的抑制KLHL18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肿瘤抑制作用。结论:1.KLHL18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潜在的预后评估生物标志物。2.KLHL18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挥抑癌作用。3.KLHL18可以通过参与并促进PI3Kp85α蛋白泛素化进程发挥肿瘤抑制作用。4.KLHL18可以通过PI3K/AKT/mTOR经典通路抑制PD-L1蛋白的表达。5.KLHL18可以参与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微环境的调控。
其他文献
肺癌是全世界范围内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则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病例总数的80-85%。手术切除、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放疗仍是临床上治疗NSCLC的主要方法。尽管如此,在大多数患者中首次发现该病时,通常处于晚期,总体生存率较低。因此,识别新的致癌或抑癌基因对预防和治疗NSCLC具有重要意义。Wnt信号通路在人类恶性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为口腔鳞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口腔鳞癌患者的治疗方式大多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为辅的综合序列治疗。尽管口腔鳞癌的治疗手段在逐渐的发展进步,其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却在过去的数十年内未得到显著的提高。鉴于此,针对口腔鳞癌的早期诊断及靶向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对于口腔癌的治疗至关重要。TMEM16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钙激活氯通道,是跨膜蛋白
目的:儿童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挑战,而儿童肥胖可能是代际传递的结果。代际传递被定义为“一代人所经历的与下一代健康、成长和发展有关的条件、暴露因素和环境因素”。生命早期是子代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且对外界的暴露因素敏感性强,而超重肥胖代际传递的主要表现形式便是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导致子代超重肥胖。生命早期多种因素,尤其是非遗传因素可能会影响母婴超重肥胖代际传递,但研究较少且尚未有定论。虽然母亲孕前超
目的:Sirtuin 5(SIRT5)是NAD+依赖的III类蛋白质去乙酰基酶,其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尚未报道。因此,我们研究了SIRT5对前列腺癌的作用,以探索SIRT5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首先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了解57例前列腺癌组织中SIRT5的表达情况。我们发现,Gleason评分>7的患者组织中SIRT5的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7的患者的组织表达水平显著不同(P<0
目的:WHO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一个个体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并能够富有成效地进行工作,且能对为其所在的社区做出一份贡献的幸福状态。心理健康的个体不仅有生命力,社会适应良好,而且心理状态积极,可以较好的发挥出其身心潜力、表现出积极的社会功能。而心理健康问题,诸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和多动障碍等会影响到个体的日常行为活动,进而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儿童期和青少年期都是个体身心发
目的:肌腱是连接骨骼肌和骨骼的致密结缔组织。肌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由创伤、年龄相关性退行性变或过度使用等原因引起。虽然随着手术技术和术后活动的增加,肌腱粘连的发生减少,但它仍是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常常导致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甚至需要再次手术。肌腱来源的脱细胞基质具有天然肌腱的成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免疫原性。因此本研究试图利用肌腱脱细胞基质材料制备防粘连膜解决肌键损伤后粘连的问
目的:乳腺癌作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不断优化其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预测,包括患者自身情况对预后的影响和基于肿瘤基因改变导致的预后变化。对于患者自身的情况,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2等三种受体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最大,但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受体的变化对预后的影响研究很少。而随着高通量测序等一系列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基于基因组学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的分析越来越
研究背景: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患者的假体选择、围手术期管理、植入物的设计和手术技术等因素影响TKA术后临床疗效,而合适的植入物尺寸选择、关节线重建、软组织平衡和肢体力线的恢复,在手术中尤为重要。膝关节内翻是常见的关节成角畸形。膝关节内翻畸形发生时,影像学检查显示:胫骨近端或股骨远端畸形、内侧关节间隙狭窄(或外侧关节间隙增宽)、下肢机械轴2
前言: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50%以上,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并伴随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GBM)恶性程度最高。目前胶质瘤的标准化治疗方案是手术最大程度切除,术后联合放化疗的Stupp方案,但治疗效果仍不尽如人意。传统的胶质瘤临床前研究大多只关注胶质瘤细胞本身,而忽略了胶质瘤微环境与肿瘤细胞间的相互调控,同时缺乏了符合体内的三维空间和
目的: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占到所有肺癌的80%以上。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和手术等。然而,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具有侵袭、转移能力的肿瘤。侵袭性和转移性也是这类恶性肿瘤最显著的生物学特征。即使初次发现时已进行手术治疗并完全切除了肿瘤,术后也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