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力求在占有翔实史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研究19世纪中叶至今150余年美国华人的教育历史,从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两个方面透视美国华人所经历的从隔离到融合再到多元化追求的教育历程,深入了解美国华人的教育历史及其成败得失,为处于中西文化融合与冲突中的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1848年至1881年,是美国华人教育的萌生阶段。华人为经济因素所驱使落脚在美国西海岸,凭借从中国移植而来的传统文化观念,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价值体系核心的自成一体的华侨文化。赴美华人即便处身于排华的社会环境下,依然坚守着自己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当华人儿童被完全排斥在公共教育之外时,萌芽状态的中文学校承担起普通教育的任务。1882年至1942年,是美国种族隔离最猖獗的时期。美国把排挤华人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大力推行,华人饱受了极为不公的待遇。此时期华人公共教育展现的是一幅混杂的图景。当美国华人中的大多数在加州被置于隔离学校时,纽约华人因人数的稀少而幸运地避免于教育歧视,美国南部华人则尴尬地处于接纳与拒绝之间。夏威夷华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社会环境,享有较大的教育空间,因而成为最早跨向成功的美国华人。作为对教育歧视的正面回应,华人社会机构发挥文化教育功用,兴办中文学校,由此带来华人私立教育的繁荣,形成华人接受教育的新途径。由于美国隔离法律的存在,这一时期的华文教育仍带有浓厚的保守孤立的色彩,这是那个时期美国排斥与隔离教育制度的必然结果。1943年至1978年,是美国华人社会发生大转折的时期。此时期华人逐渐意识到要争取他们的教育平等权,必须走出唐人街、加入到其他美国少数族裔的斗争中去。在公共教育领域,美国华人不仅实现了公共教育一体化的理想,隔离学校已经不复存在,而且他们赢得了在高校里开展亚裔美国人研究与在中小学推广双语教育的权益。新型中文学校纷纷出现以及华人新社团的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了华文教育进一步向前发展。华文教育逐渐演变为公共教育的辅助形式,周末中文班得到普遍推广。二战后,很多中国留学生随着身份转变,汇入到华人移民的潮流中。他们这群优异知识青年的加入大幅提升了美国华人整体的教育水平,对华人跃升为美国“模范少数族裔”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华人人口素质的极大提高,经济社会地位的改善,加快了华人与美国主流社会同化的步伐。1979年至今,华人教育的发展、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华人联合其他少数族裔团体,在争取自身权益上、在追求教育公平上取得了富有历史意义的进步。亚裔研究与双语教育计划进一步发展壮大。中文学校的发展形势发生了新转变,普通话中文学校的前景广阔,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海外中文学校的辅助与支持工作。中国大陆移民潮推动美国华文教育的继续发展,助长了华文教育的中兴。中文学校数量急剧地增加,使各种中文学校协会应运而生。华文教育已经逐步融入了美国的教育领域。美国华人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历史经验与教训值得后人借鉴。针对其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华人教育应该走多元化道路还是追求融合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是在融合的基础上尽力追求多元,尽可能发挥已被华人教育历史证实了的美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最大价值,同时提出只要美国仍然存在人种、种族的区分,那么关于怎样去界定和维护教育平等权的问题就会永远存在。美国华人教育要依托中华文化为底蕴、张扬自己的文化属性,同时团结各族群的力量,为将来更好地发展扫清种族歧视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