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审判”现象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媒介审判”现象开始在国内外出现,特别是在中国,由于司法制度与西方国家的不同,“媒介审判”在我国出现了一些特有的现象与特征。本论文将主要依据时间发展的脉络,对我国的“媒介审判”现象作出完整的,历史性的,纵向梳理和分析。首先,论文根据“媒介审判”在我国发展过程的显著变化,将我国“媒介审判”现象的发展划分为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前夕;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第三个阶段是二十一世纪初期至今。其次,根据这三个时期“媒介审判”的不同表现选取典型案例,运用传播学理论研究的框架层次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以及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运用新闻传播学并结合法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每个时期“媒介审判”现象的传播过程及特征进行具体的分析。论文认为,第一个时期我国媒介环境和司法环境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媒介权力极度扩张,在此背景下我国媒体成为政治审判的主要手段之一,“媒介审判”在此时达到异化高峰。该时期该现象的发生是基于政治运动的需要,由媒体主动发动,领导者参与度高,司法审判对舆论依循度高,忽视新闻专业性与司法专业性。第二个时期“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则是出于媒体社会监督责任的需要,媒体报道回归传播信息的本职,通过“议程设置”引导舆论,对审判结果的影响通过“隐性权力”来实现。第三个时期,“媒介审判”的主体由传统媒体转移到了网络平台,“自媒体”的出现,使得每一个互联网的使用者,都可成为“媒介审判”的参与者。官方的发声则是出于对受众信息获取满足的需要以及对民众思维保持理智的希望。而民众对公权的质疑和不安以及网络世界的暴戾面也在“媒介审判”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最后,基于受众对信息的自我修正、司法公开进程的加快以及造谣成本增加等几方面的理由,论文认为在未来我国“媒介审判”环境将会发生极大变化,舆论监督将会更趋理智。由于我国现有的对“媒介审判”的研究大多囿于对某一个时期的“媒介审判”案例进行的具体分析,缺乏历史性的展现。所以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展现“媒介审判”现象在我国发展的全貌,让读者能够更对该现象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作出更客观和科学的评判。
其他文献
中小企业在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受欧债危机、后金融时代等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紧缩货币政策等国内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中小微企
在国际金融危机进入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新阶段以来,对于日本的主权债务超过GDP的200%,却并没有爆发危机一亊,人们一直持质疑态度。亊实是,日本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市场在不断地扩大,为汽车营销服务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市场的竞争也进一步地激烈,趋于白热化,传统营销理论指导下的营销实践活动越来
中国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本文通过对古人主食、肉食、食器及食俗的考证 ,分析古代中国人吃得广泛和追求美食的原因 ,并论述了食文化的积淀
东汉常山太守伏恭在常山郡兴教化,传授家学《齐诗》,影响深远.伏恭出身文化世家, 又身处今文经衰落而古文经崛起的重要时期.他结合自身为官与教授的经历,对其父所作的九篇 《
由于环保产品与服务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环保产业发展适合采用"政府与市场"合作模式。市场主要解决环保产业的激励问题,政府除通过政策法规引导和规范环保产业的发展外,还需要
水街片区地处南宁市旧城范围,紧邻历史文化街区,保留着部分传统空间肌理。片区内的老街巷由当地的建筑聚合,与在这个场所里发展出来的商业形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街道风貌,体
学习能力是一个结构复杂、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现象。学习能力一直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在学习能力的结构及实质上,存在着纷争和混乱。在未来的学习能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原有经验;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发
目的研究铬(Ⅵ)转运蛋白编码基因ChrA工程菌的抗铬(Ⅵ)能力及铬(Ⅵ)抗性机制。方法以沙雷氏菌S2基因组作为模板,PCR扩增ChrA基因,连接表达载体pET-28a(+),转化至E.coli BL21表达。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