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蒎烯光敏氧化异构合成紫苏醛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桃金娘烯醛和紫苏醛作为重要的香料品种,已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同时,桃金娘烯醛和紫苏醛也是合成高甜度、低热值紫苏葶香料的重要中间体。以α-蒎烯为原料合成紫苏醛是利用化学合成途径制备紫苏葶工艺路线中最难而又关键的两步反应。针对目前方法使用价格昂贵、有剧毒的二氧化硒催化氧化α-蒎烯及采用Cu-Zn催化剂对桃金娘烯醛催化异构反应需要高温高真空苛刻条件下才能实现的缺点,探寻新型的、有效的催化剂和方法,使反应沿着反应条件更加温和、更加环保的绿色化学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我国丰富的松节油资源中的α-蒎烯为原料,采用光敏氧化、催化异构两步反应合成紫苏醛,探讨了各反应条件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规律。同时,用GC-MS、红外光谱鉴别产品结构,对固体超强酸用Hammett指示剂法和XRD进行表征。得到以下结论:1、以α-蒎烯为原料,以卤素灯为光源,在自制光化学反应器中进行光敏催化氧化α-蒎烯合成桃金娘烯醛反应。考察了光敏催化氧化反应条件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吡啶-醋酸酐-铜盐为催化剂,在原料浓度0.5 mol/L,催化剂浓度0.168mol/L,反应温度45℃,氧流速0.30 L/min条件下反应6 h,原料的转化率达94.89%,桃金娘烯醛的选择性可达56.46%。纯化后的桃金娘烯醛的纯度达96.71%。质谱与红外分析结果与桃金娘烯醛的标准谱图相符。2、以桃金娘烯醛为原料,以Cu/ZnO为催化剂,在裂解反应装置中进行催化桃金娘烯醛异构化合成紫苏醛反应。考察了异构化条件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Cu/ZnO-1为催化剂,在焙烧温度300℃,反应温度350℃,进样速度2.0 mL/min,原料与催化剂的质量比4:5条件下,原料的转化率达88.79%,紫苏醛的选择性可达54.72%。纯化后的紫苏醛纯度达94.27%。质谱与红外分析结果与紫苏醛的标准谱图相符。3、以桃金娘烯醛为原料,以固体超强酸SZT为催化剂,在裂解反应装置中进行催化异构桃金娘烯醛合成紫苏醛反应。考察了异构反应条件对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固体超强酸SZT-15为催化剂,在浸渍浓度1.0mol/L,焙烧温度550℃,进样速度1.0 mL/min,反应温度400℃条件下,转化率达87.51%,选择性可达40.56%。纯化后的紫苏醛纯度达92.64%。质谱与红外分析结果与紫苏醛的标准谱图相符。4、使用Hammett指示剂法测定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酸度,并对其晶体结构进行XRD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陈化制备SZT-15催化剂的酸强度H0可达-16.0比常温陈化催化剂的酸强度(H0=-12.0~-13.2)高。SZT-15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出现了较强的锐钛矿晶相衍射峰,而常温陈化的样品为无定形态。
其他文献
本文建立了可逆矩阵的分块求逆方法,推出其逆阵公式,并由此导出几个特殊类型的分块矩阵的逆阵公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路运输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交通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便利人们的生活,从高速到高铁,再到轻轨和机场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建设并向前发展,可以说不断的
从涂膜装饰效果、应用范围、施工方法、生产成本等方面介绍砂壁状建筑涂料的性能特征;从涂料性能的改善与提高、新品种涂料的开发、涂料应用范围的扩展和施工方法的发展等方
语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而语言沟通和社会交往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沟通存在障碍会影响其社会交往功能。自闭症儿童如果能够克服语言障碍,对其回归主流社会有
针对白色不饱和聚酯底漆在三聚氰胺板上的附着力差,施工后易剥落的缺陷,探讨了影响白色不饱和聚酯底漆附着力的因素。通过调整涂料配方及涂装工艺等方法,解决了其附着力差的
本文以经过粉碎的糙米为原料,通过双螺杆挤压成为重组米,得到了糊化度不同的糙米重组米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挤压处理前后糙米的主要成分均有变化,淀粉、蛋白质、脂肪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产业也是跟随经济的发展而步入快车道,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总产量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位。伴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增
本文论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航空公司跨国联盟对世界航空运输业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从国际贸易萌芽,在金融国际化中发展,在生产国际化过程中渐渐形成。而正是生产的国际化形成了
目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出现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主要以
现今,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应用的深入,我国网民人数和互联网使用规模的不断提升,手机等移动终端和设备功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民结构不断优化并趋于成熟,公众通过互联网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