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为主体推动我国银行业的改革是应对入世挑战的关键。2001年底,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2万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55%,是金融企业改革的重点。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转向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银行制度的创新,是保证国有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举措。无可否认,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曾经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促进过生产力的发展;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不仅束缚了自身的发展,也成为制约国有经济发展的桎梏。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探讨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论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体制的演变。主要是由1979年以前的“大一统“高度集中的体制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 第二部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其他存在的多方问题来看,我国的国有银行还存在很多缺陷。 产权制度不明晰严重制约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属国有独资,名为独资,实际上所有权由谁代表并没有解决,导致产权关系模糊,由此而是责、权、利不明,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具体来说:一是产权单一。单一公有产权的国有独资制度安排,致使政府所有者缺位,经营者缺乏所有者约束,导致经营低效率。二是责权不明。公有产权形式决定了四大国有银行必须是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政策性任务,难以摆脱政府部门干预,不能做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三是政企不分。目前四在银行仍然兼有企业和一定程度的国家机关二重性质。作为企业,在单一产权体制下,由于约束软化,不可避免地以“公权”谋“私利”,损害公有产权的效率;作为机关,银行内部职员的价值取向就会发生偏差,银行利益最大化的驱动力就会受到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在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上存在缺陷。就治理结构来说,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无可避免地带有计划经济的烙印,长期以来官商一体,市场观念薄弱,缺乏竞争意识,自我约束力不强,自我发展欲望不强。具体表现在:体制陈旧、机构臃肿、内控制度不完善。就组织方式来说,国有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不明晰。纵向一体化的管理层次太多,一方面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另一方面使用委托代理关系的链条加长,即增加了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又加大了“内部人控制”的道德风险。另外,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金融创新水平低,利润来源渠道简单、金融资<WP=4>产质量较差等问题。 第三部分:国外商业银行体制。银行的管理体制主要是银行企业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它的形成与银行经营的环境、一国的经济制度关系密切。其内容包括了银行管理与经营的各个方面,它决定着一个银行的经营机制、经营战略和目标、组织机构的设置、激励机制的方法以及企业经营和企业文化的建立。 在体制结构上说,可以概括为外部监控型的美英结构和内部监控型的日德结构,近两年兴起的家族结构或称香港结构也颇受人关注,三种结构的特点各有不同。 从外部环境来看,金融大并购时代已经到来。银行业务朝着全球化、非中介化、自动化与电子化方向发展。 从经营理念上看,西方商业银行十分重视客户战略,其经营管理体制也都是围绕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来安排和设计的。其理念强调银行以满足客户需要为先,银行要协调、调动全行各方面的资源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银行内部应加强合作,形成团队精神。 第四部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策略。国有独资银行改革的目标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其改造成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目标明确,财务状况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改革的主要策略:就是改革现有产权制度,构建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就产权制度的改革而言,就是在不改变公有制性质的条件下创造一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产权制度,将原来单一的封闭的所有权制度逐步改造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二重化所有权——出资人的终极所有权和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从而形成“投资者拥有企业,企业拥有财产”的现代产权模式。除此之外,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还要确立清晰战略目标,并使之阶段性量化;重组业务流程,加大创新力度;建立量化的核算体系;开发和培育人力资源;强化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建立多样化、高透明的激励机制;实现充分的信息披露;建立健康负责的董事会;调整机构的设置。 第五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未来的模式选择。目前,我国金融市场还不成熟,需要有众多<WP=5>的市场主体展开充分竞争来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如果现在允许混业经营,将导致金融资源集中流向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形成垄断,因此,暂时不应立即实行混业经营。但是,鉴于目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业的一大发展趋势,随着加入WTO,金融市场的逐步放开,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应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有步骤地为将来实行混业经营进行铺路。根据我国的国情,在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