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治性切除术是肝细胞肝癌患者获得治愈的主要局部治疗手段。如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其伴有微血管侵犯则易出现早期复发。本文的目的为构建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材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因肝细胞癌行根治性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肿瘤伴有微血管侵犯患者的资料。首先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确定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利用逻辑回归模型鉴定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应用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以列线图及网页计算器形式展示。我们后续对比了预测模型与AJCC第八版分期及BCLC分期在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方面的价值。区分度采用C指数指标;准确性应用校准曲线评价;临床实用性评估则通过绘制临床决策曲线进行评价。最后,我们根据约登指数分别计算出预测模型、AJCC第八版分期及BCLC分期在预测患者早期复发的最佳阈值点。根据此阈值点重新构建混淆矩阵,然后利用新的混淆矩阵对比三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最终纳入406例患者,其中早期复发组160例,非早期复发组246例。将所有纳入患者以7比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及验证组。预测模型参数的筛选及多因素逻辑回归方程的构建均应用建模组数据。首先,通过Cox分析确定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后续以是否早期复发为结局变量,以上述Cox分析筛选出的复发独立危险因素为自变量,鉴定早期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结合既往学者的研究,最终确定术前AFP水平、术前HBeAg状态、MVI分组、肿瘤最大径、肿瘤个数、肝被膜侵犯及卫星结节是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上述7个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结果以列线图及网页计算器形式展示。区分度方面,预测模型的C指数无论在建模组还是验证组均优于AJCC第八版分期及BCLC分期(建模组:预测模型vs AJCC 8th vs BCLC 为 0.74 vs 0.60 vs 0.57;验证组:预测模型 vs AJCC 8th vs BCLC为0.74 vs 0.63 vs 0.6)。校准度评价方面,采用Bootstrap法分别在建模及验证组中对样本进行1000次重抽样并绘制校准曲线,结果显示无论是在建模组还是验证组中预测概率均能与实际概率有较好的吻合,模型能准确预测患者的早期复发。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预测模型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根据约登指数计算预测模型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120分。根据此截断值将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的高危组及低危组,在建模组及验证组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灵敏度:建模组及验证组:74%,76%;特异度:建模组及验证组:61%,64%)。结论:伴微血管侵犯的肝细胞肝癌患者在行肝癌切除术后,其术后具有较高的早期复发风险。MVI分组、HBeAg状态、术前血AFP水平、肿瘤个数、肿瘤直径、卫星结节及肝被膜侵犯是此类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上述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准确预测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的早期复发。背景及目的: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获得NED状态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患者术后仍有较高复发率。传统的基于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分期系统尚不能准确评估患者预后。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临床医生已能快速准确高效地获得患者的基因组及转录组信息。基于基因组数据的新分期及分型系统已应用于临床并显示出了良好的预后及疗效预测价值。但是,对于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转录组学特征、预后相关分子分型及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较少。因此,为能综合评价患者的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的表达谱及免疫微环境特点,寻找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及肝转移灶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进行了基于表达谱数据的免疫微环境分析。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 20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对采集到的每位患者的结直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及配对的正常结直肠及肝组织进行了普通转录组测序。经上游数据分析后获得每例样本的表达谱数据。后续我们分别对比鉴定了结直肠癌原发灶VS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癌原发灶VS肝转移灶、肝转移灶VS正常肝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了富集分析。考虑到组织特异性表达谱可能影响分析结果,在进行原发灶VS转移灶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删除了肝或结直肠的组织特异性基因集。免疫微环境方面,我们用6种算法计算出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肝转移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细胞的比例或丰度;同时我们还计算了ESTIMATE评分、免疫分型及CMS分型(共识分子分型,一种基于表达谱数据对结直肠癌肿瘤的分子分型系统)以整体评估患者的免疫微环境状态及表达谱特征。最后,联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上述生物信息学结果,我们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筛选了影响患者预后的可能因素。结果:1.在进行组织间差异基因分析时,我们发现组织间PCA结果、肝转移灶VS正常肝组织差异基因分析结果及结直肠癌原发灶VS肝转移灶差异基因分析结果均显示出各类标本表达谱的组织特异性。2.我们利用TSGS方法对比分析了肝转移灶VS结直肠癌原发灶的差异基因。经富集分析发现,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相对于结直肠癌原发灶其EMT能力下降,MYC相关通路可能增强。3.在利用ESTIMATE算法整体评估每个肿瘤样本的基质评分、免疫评分及肿瘤纯度时,我们发现部分样本的肿瘤纯度较低。联合CMS分型结果,我们发现CMS4型标本的免疫评分及基质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其依据ESTIMATE算法计算出的肿瘤纯度较低。因此,我们认为CMS4型的低肿瘤纯度为其间质浸润型表达谱特征的一种反应。后续分析发现,无论原发灶还是转移灶,高ESTIMATE总分及低肿瘤纯度为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4.CMS2型在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均占据主导地位。肝转移灶无CMS3型。我们认为其可能是由于肝脏中较高的代谢表达谱特点掩盖了 CMS3代谢障碍的表达谱特点导致。此点后续需进一步深入研究。肝转移灶的CMS分型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肝转移灶的CMS 2型及4型的预后好于1型及3型。结直肠癌原发灶的免疫分型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免疫分型1型好于2型。5.无论结直肠癌原发灶还是肝转移灶中,多种算法均显示肿瘤微环境中浸润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结论:1.结直肠癌肝转移灶保留了其原发部位正常结直肠组织的表达谱特征,在进行相关对比分析时需加以矫正。2.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相对于结直肠癌原发灶,其EMT能力下降,MYC相关通路可能增强。3.无论结直肠癌原发灶或转移灶,CMS4型表达谱均具有明显的间质浸润特点,其应用ESTIMAT法评估的免疫评分及基质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基于ESTIMATE法可能无法准确评估此亚型肿瘤的纯度。对于结直肠癌,ESTIMATE法的评分及其计算出的肿瘤纯度仅为其表达谱的一种特征。4.结直肠癌原发灶免疫分型及肝转移CMS分型与患者预后相关。5.结直肠癌原发灶及转移灶中肿瘤微环境中浸润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