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频发的环境事件严重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尤其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危害,国际也越来越注重环境问题,提倡绿色发展,各个国家也都积极响应,开展环境教育,助力环境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展开环境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学校的环境教育则主要以学科渗透的方式进行,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要能够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教材中也包含很多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并设立专门的单元来强调环境保护。相较其他学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其无法替代的学科优势。本课题以初中生物学教学为载体,经过前期收集、研读、整合相关文献资料,在教育实习期间对八年级112名学生和5名生物学教师就环境教育的渗透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环境知识掌握倾向性较大,环境行为发生的随意性较强,初中生物学课程渗透环境教育任重而道远;(2)课堂教学中,呈现环境教育知识的形式较为单一;(3)开展环境教育相关生物课外活动的力度与深度都有待提高;(4)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比重,获取相应教学资源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了解现阶段环境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渗透中所存在的问题后,笔者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师资建设三个方面对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基于教材,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呈现环境知识,在教学的全过程创造性地进行渗透,笔者基于实习学校的教学特点,提出“课前‘小老师’—课中老师—课后习题”的渗透方法,并利用思维导图式的板书来加强渗透的力度;(2)利用生物社团活动是通过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的方式之一,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师还可根据教学的进度与当地现有的环境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性强的课外“绿色”实践活动;(3)初中生物学教师应该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获取提高教学资源的能力,储备材料,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与相关的环境教育培训。本文选取实践教学中的2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课堂教学案例《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课外活动中社团活动案例《濒临灭绝的生物及其保护》。在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效果检验中,笔者一方面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观察,另一方面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展开环境知识掌握、环境意识增强和环境行为发生的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和观察情况的分析,表明笔者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