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策略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0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人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科目。2007年,山东省高考中新增“基本能力测试”科目,信息技术作为高考基本能力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了高考范围。在有限的课时内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提高高三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是所有高三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思想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思想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由传统教学模式的以课本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学案导学策略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是对新课改思想的体现。部分中小学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进行了学案导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但是高中信息技术学案导学策略的系统而深入的实践研究还很缺乏,关于高三信息技术学案导学策略的研究更是为空白。因此,高三信息技术学案导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探索一条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三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路子,有助于提高学生在高考基本能力测试中的成绩。因此本论文选取《高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策略的应用研究》为研究题目。笔者根据学案导学策略的相关理论,结合笔者所从事的高三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分析高三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根据学科及学生特点,选取高三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编制学案,然后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进行实验并测量实验结果,然后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学案导学策略对提高高三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成绩有明显作用,可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是符合高三教学实际和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策略。本论文以“高三信息技术学案导学策略”为研究点,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验法。本论文共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本论文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论文的整体结构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对学案导学教学策略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作了详细阐述。第三部分阐述了在高三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学案导学策略实验研究的背景,主要包括高三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低效教学原因分析以及进行实验研究的有利条件。第四部分在前述理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信息技术学案编制的思路与方法、编制内容及典型学案案例。第五部分阐述学案导学策略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实验数据的收集、实验结果的分析。第六部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指出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德育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任何一门学科的内容及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德育资源。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本身又是一门人文学科,以其人文性、实践性
<正>在教育界,"少教多学"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学校和老师纷纷行动起来,探讨如何"少教",而能让学生"多学"。针对这一问题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中也有一些比较成功有效
我国轧钢设备及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轧钢设备及发展趋势,对轧钢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
随着电影的发展,各类型电影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有时很难将一部电影简单的划分为哪一类型电影。有这样一类电影:它们既有着儿童电影的元素,也有着公路电影的形式与主题。这
先秦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而先秦诸子所带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更是影响了后世几千年之久。我们所熟知的先秦诸子,在先秦并非是以"九流十家"来划分的。《庄子.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体育教学与训练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几个阶段的特点和任务以及教学训练的重点等,旨在提高对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认识,为研究和
义务教育属国家意志、政府责任,义务教育系教育主体、学校主干,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万千家庭幸福,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促进教育均衡则是义务教育各项工作的当务之急
富水砂层条件下,盾构施工问题多、风险大、施工变形难控制。以南昌地铁某区间盾构隧道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三维盾构施工力学模型,对富水砂层条件下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汉英季节词的异同之处:同中有异,同多于异;不同季节词,语义相似;相同的季节词,含义相反.同时也指出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区域所产生的国俗差异.
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在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民生活的环境优化和社会公益事业中也处于主导地位。由于林业行业的自身特殊性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