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人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断走向深入。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必修科目。2007年,山东省高考中新增“基本能力测试”科目,信息技术作为高考基本能力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了高考范围。在有限的课时内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提高高三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是所有高三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思想是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思想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由传统教学模式的以课本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学案导学策略是新课程改革的成果之一,是对新课改思想的体现。部分中小学一线信息技术教师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进行了学案导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但是高中信息技术学案导学策略的系统而深入的实践研究还很缺乏,关于高三信息技术学案导学策略的研究更是为空白。因此,高三信息技术学案导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探索一条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三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路子,有助于提高学生在高考基本能力测试中的成绩。因此本论文选取《高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策略的应用研究》为研究题目。笔者根据学案导学策略的相关理论,结合笔者所从事的高三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分析高三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根据学科及学生特点,选取高三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编制学案,然后采用准实验研究方法进行实验并测量实验结果,然后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学案导学策略对提高高三学生信息技术学业成绩有明显作用,可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是符合高三教学实际和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策略。本论文以“高三信息技术学案导学策略”为研究点,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测验法。本论文共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本论文选题的背景与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论文的整体结构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对学案导学教学策略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作了详细阐述。第三部分阐述了在高三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学案导学策略实验研究的背景,主要包括高三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低效教学原因分析以及进行实验研究的有利条件。第四部分在前述理论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信息技术学案编制的思路与方法、编制内容及典型学案案例。第五部分阐述学案导学策略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实验数据的收集、实验结果的分析。第六部分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指出不足并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