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分析美国现代诗人罗伯特·勃莱的诗歌及诗学观。勃莱不仅是深度意象派的代表人物,更是明尼苏达州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他的诗歌语言纯净,注重精神层面,具有深厚的哲学意味与研究价值。 而如何从哲学角度解读勃莱的诗歌及诗学观,是研究勃莱诗歌的一个关键点。围绕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虚无与存在的哲学理论,本文主要研究了海德格尔与勃莱思想上的共同点,剖析勃莱诗歌创作的手法和他的诗学观,并用海德格尔的理论,解读了勃莱的部分诗歌作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详细分析了海德格尔关于存在、存在者、此在、虚无以及死亡的哲学理论和勃莱关于诗人的思维应从无意识跳到意识,从黑暗跳到光明,从虚幻跳到现实的主张。总结并找出了两者的联系,首先是体验存在与体验虚无的相通性,然后是哲学中虚无的浮现与诗歌创作中冥想之间的关联。 根据以上联系,本文详细剖析了勃莱自60年代到80年代发表的重要作品,包括《雪地里的宁静》、《遍体灵光》、《睡眠者携手起来》、《从床上跳起》及《从两个世界爱一个女人》。在诗歌中,孤独与沉思得到充分体现,这与虚无与死亡的哲学阐释、人类与自然的层次关系的思考是一致的。 总而言之,本文是国内首次运用海德格尔关于虚无的理论来解读勃莱的诗歌,探讨勃莱的诗学观。具体分析哲学思想与诗人诗学观的相似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这样的研究方法为国内学者在研究勃莱的诗学观上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