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花果(Ficus carica)属于桑科(Moraceae)榕属(Ficus),为多年生木本植物,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果树之一。病毒病害是影响无花果生产的重要威胁,其中,无花果花叶病的发生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最大。近年来,该病害在新疆普遍发生。然而,我国关于无花果花叶病及其相关病毒的研究仍是空白。为此,本研究系统调查了我国部分无花果主产区的无花果花叶病的发生状况,并且釆用电镜、PCR/RT-PCR、高通量测序等技术进行了无花果病毒的检测及鉴定,而且分析了相关病毒的分子特性。其主要结果包括:1.对新疆阿图什、喀什、阿克苏、和田和乌鲁木齐,江苏宿迁和扬州,北京等地种植的无花果进行的调查发,无花果花叶病主要发生在新疆阿图什和喀什等地区,发病率大于86%。这表明无花果花叶病仅在新疆无花果种植区普遍发生。2.对采集的252份无花果样品进行病毒检测,共检测到5种国外已经报道过的无花果病毒:无花果花叶病毒(FMV)、无花果杆状DNA病毒1(FBV-1)、无花果斑点相关病毒(FFka V)、无花果叶斑相关病毒(FLMa V)和无花果轻斑驳相关病毒(FMMa V)。其中,FMMa V和FLMa V-1检出率比较低。FMV与FFka V的检出率较高,大于40%,他们主要发生在新疆的无花果种植区。FBV-1的检出率最高,为48.4%,其发生范围广泛,除喀什外的其他地区均有发生。由此可知,FMV,FBV-1和FFka V是中国发生的主要的无花果病毒。3.FMV、FFka V和FLMa V可能与中国的无花果花叶病有关。一方面仅能够从感病的无花果样品中检测到FMV,表明FMV与花叶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另一方面FFka V和FLMa V在花叶病样品中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能与无花果花叶病的发生或者与形成更加复杂的花叶病症状相关。4.中国的无花果样品中存在FBV-1、FFka V和FLMa V的新株系或相关的新病毒。1)使用杆状DNA病毒属的简并引物从中国无花果样品中扩增获得的RT/RNase H基因与已报道的杆状DNA病毒相应基因的序列相似性仅为74%,低于杆状DNA病毒划分新种的标准,可能为新种;2)FFka V中国分离物的基因组全长为6723 nt,包含三个开放阅读框(ORF)。与已报道的FFka V不同,该分离物的基因组含有ORF3,且包含较长的5’非编码区(123 nt)。基因组结构的特异性表明FFka V中国分离物可能为新病毒;3)FLMa V中国分离物与国外已报道的相关病毒基的序列相似性较低,说明FLMa V中国分离物可能为长线形病毒科的一个新种。本论文首次对国内几个无花果主产区的无花果花叶病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基本掌握了该病害的发生范围及为害情况。此外,明确了我国发生的无花果病毒的种类及其分布情况,分析了这些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及其相关的分子特征。本论文的结果为深入研究我国无花果病毒的流行与传播规律奠定了基础,因此,对防止无果花病毒病害在我国的进一步扩散及保障我国无花果种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