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好中国故事是由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讲好中国故事能够完善国家形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中的重要一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注、认同与日俱增,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杂音依然存在。在现阶段,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意义重大,也成为跨文化研究领域热点研究问题。本文选题即基于此背景。
本研究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为研究对象,该纪录片在国内外广受好评,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案例,具有跨文化研究价值。论文采用定性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以叙事学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和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舌尖上的中国2》进行了跨文化视域下的叙事研究。
本论文是从跨文化视角分析多媒体语篇的新尝试,创新性地使用了将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叙事分析框架相结合的研究手法,为该框架的可操作性提供了依据。通过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微观和故事性叙事的方法贯穿纪录片始终,叙事空间的建立始终以“家庭”为单位,故事性叙事中的悬念和冲突的设置也多被使用;第二,在图像意义中,各个模态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具有互补性的特点,相互补充,相互联系,通过再现、互动、组合三个元功能意义的互动展现了纪录片主题;最后,纪录片反映人类共通情感的主题选择与霍夫斯泰德的跨文化理论相呼应,打破跨文化传播的桎梏,达到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
研究话题在跨文化传播层面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现实意义:在理论方面,验证了叙事理论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结合框架操作的可行性,由叙事理论解析视觉文本中非图像的叙事过程,与此同时,图像元素的构建规律则由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进行解构,因此确保了理论框架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在实践方面,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启发政府宣传部门和相关从业者在拍摄对外传播影片的过程中选择最佳的叙事策略和图像构造手法,从而从纪录片拍摄的角度提供讲好中国故事的建议。
本研究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为研究对象,该纪录片在国内外广受好评,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案例,具有跨文化研究价值。论文采用定性研究为主的研究方法,以叙事学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和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舌尖上的中国2》进行了跨文化视域下的叙事研究。
本论文是从跨文化视角分析多媒体语篇的新尝试,创新性地使用了将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叙事分析框架相结合的研究手法,为该框架的可操作性提供了依据。通过研究,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微观和故事性叙事的方法贯穿纪录片始终,叙事空间的建立始终以“家庭”为单位,故事性叙事中的悬念和冲突的设置也多被使用;第二,在图像意义中,各个模态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具有互补性的特点,相互补充,相互联系,通过再现、互动、组合三个元功能意义的互动展现了纪录片主题;最后,纪录片反映人类共通情感的主题选择与霍夫斯泰德的跨文化理论相呼应,打破跨文化传播的桎梏,达到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
研究话题在跨文化传播层面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现实意义:在理论方面,验证了叙事理论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结合框架操作的可行性,由叙事理论解析视觉文本中非图像的叙事过程,与此同时,图像元素的构建规律则由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进行解构,因此确保了理论框架的综合性和完整性;在实践方面,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启发政府宣传部门和相关从业者在拍摄对外传播影片的过程中选择最佳的叙事策略和图像构造手法,从而从纪录片拍摄的角度提供讲好中国故事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