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社会发展观的演变——关于社会发展实践的哲学思考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ou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发展观的不断演变是人类智慧的再现,也表征和折射着时代的趋向。同时,社会发展观的演变又与社会发展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这种关系作出分析和总结,不仅能够澄明当代中国发展观之间的理论根源和内在联系,及在其指导下的各时期发展实践的现实效果,更可以为今后发展观的确立和发展实践的选择提供全局性和时代性的借鉴。 本文立足于发展主体的视角,对发展观的沿革从发展实践的层面加以综述,从而引出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文章第一部分从对发展观的理解和界定入手,阐明马克思对社会发展的理解,指出实践是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由此展开对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的最终目标和最高价值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论述,并论及这种发展观的当代价值与实践原则。 文章第二部分,依据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原理,从梳理新中国社会发展观的演变开始,通过现实的政策与区域的发展状况,指出社会发展实践都是紧紧围绕当时的发展观而展开的,并论述了各时期发展观的不足与时代的局限,而这正是发展观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据。 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关系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全局,所以,本文在综述发展观演变的基础上得出第三部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指导一切实践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创新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途径并由此展开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途径的分析论述。
其他文献
在新形势下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意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强化教师教学行为的引导作用,以此来影响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期刊
现代新儒家是在我国现代学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术群体,他们一方面赞成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另外一方面又反对全盘西化,坚持认为中国不能采用与传统文化完全决裂的激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艺苑中一朵灿烂的奇葩。然而当历史进入全面开放的21世纪,承受着西方如潮的现代艺术理论与实践中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方面人类获得资源和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增强,领域不断扩展,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和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断爆发,究其原因不是单纯的经济和技术的问题,这还
本论文以网络技术建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探讨了网络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在深入分析网络心理教育形成的技术基础之后,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心理健康教
人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境域中的,人的存在总是受其历史境域限制的,是一个不完美的存在,而人总想超越这种限制,达到理想性的、完美的存在状态,这种理想性的存在状态就是“和谐
王弼和郭象的思想体系之间呈现出惊人的相关性。无论是在本体论的建构,还是在自然与名教的关系方面,王弼与郭象哲学都体现了正题与和合题的关系,但在一致中又分别体现了不同的理
本文对魏晋诠释思想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魏晋时代诠释经典的方法承汉代而来却又超越了汉代,何晏的“集解”式诠释方式,在保留前人诠释成果的同时把自己的理解也融入进文本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