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的论的中国古典戏剧英译分析——以许渊冲《西厢记》英译本为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w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戏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通过语言艺术、表演艺术、音乐、美术等的结合来塑造人物,反应社会的。元代王实甫所著《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中的瑰宝。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戏剧剧本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融合了小说、诗歌等其他文学体裁的翻译标准,并且以其综合艺术的特征区别于一般文学作品纯粹的语言艺术属性。许渊冲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翻译上很有造诣,他翻译的《西厢记》具有音乐美、视觉美、形象美、象征美的特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欢。  目前,人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关于《西厢记》及其译本的研究,但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突破目前研究的局限性,本论文在目的论理论的指导下对《西厢记》许渊冲英译本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并依据目的论提出的“翻译目的”“翻译纲要”“原文分析”以及“目的论三原则”等原则及方法,探讨中国古典戏剧的语言及各种元素在翻译中的实际操作效果。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对戏剧和戏剧翻译的综述,包括中西方戏剧的发展,戏剧的要素,戏剧语言的特点以及中外戏剧翻译的研究。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对西厢记译本的研究现状及解读角度,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及思路。  第三章陈述了目的论的理论框架,包括目的论的起源、发展,代表人物,基本理论及运用规则。作为德国功能学派的代表,目的论主张所有的翻译过程都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要以实现翻译目的为准则,强调目的语文化及接受者。  第四章介绍了《西厢记》,译者许渊冲以及他提出的翻译理论,并分析了许渊冲翻译理论在其《西厢记》译本中的再现及应用。  第五章以目的论的概念、原则为参照,综合分析了许渊冲笔下《西厢记》翻译的实际操作效果。从文本功能,译文接受者,翻译目的,翻译纲要,目的论三原则等角度具体探讨了该戏剧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及目的论对于戏剧翻译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其他文献
奥古斯特·威尔逊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剧作家。凭借10部十年系列剧,威尔逊获得两次普利策奖,一次托尼奖,以及多次纽约剧评人奖等。这10部剧作,又被称为是威尔逊的“世纪轮回
在甲乙酮-N-甲酰吗啉溶剂体系中,对丁烯提浓使用的进口AMERAL-1500消泡剂和国产MAF-01消泡剂的抑泡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溶剂中甲乙酮含量和消泡剂用量影响消泡剂的
《河湾》是奈保尔的代表作.它记载了一段深入非洲心脏地带的心灵和肉体之旅,探讨了孤独、私人流放以及政治和个人腐败.它表达了奈保尔对新独立的国家建立自己的可行性的政治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译界名著复译蓬勃发展.在不同译本间、从宏观与微观上进行系统全面的比较与分析,将对中国的文学翻译批评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旨在从异化与归化的角度分析比
翻译批评是整个翻译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对翻译事业的发展和翻译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三种主要批评模式的分析,以现代阐释学理论为视角,探讨了翻译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