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细菌的耐药问题已经渐变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近期出现的“超级细菌”更是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在抗生素的应用中,由于对三代头孢菌素类等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细菌产生了由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它是丝氨酸蛋白酶的衍生物,可以水解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而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无明显作用。同时,产ESBLs的菌株往往带有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这些基因可以由质粒、整合子或转座子介导在不同菌种之间进行重排或转移,从而导致多重耐药。自从1983年在德国首次发现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以来,之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产ESBLs菌株在全世界陆续出现。1994年在欧洲的35个ICU中发现,有23%的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在1997-1998年期间对其中的大部分ICU进行追踪调查,虽然产ESBLs的比例相对于1994年无明显增长,但对哌拉西林/他巴唑坦(PIP/TAZ)的耐药率从31%快速增加到63%(P<0.001),而且多是高水平的耐药。在我国,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据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通过监测2009年国内不同地区14所医院临床分离菌中发现,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产ESBLs的百分率平均为41.4%。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的细菌监测发现,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达56.1%,其形势已经极为严峻,这给临床疾病的治疗和感染控制带来了一系列难题。目的:通过痰热清注射液在体外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验证中药制剂对耐药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探讨当中药联合西药应用时对耐药细菌的作用效果,以便为更好的筛选有效的中药制剂提供证据,并为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以及研究中药在体内作用的机理打下良好基础。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的鉴定和表型筛选;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对初筛可疑的耐药菌株进行确证实验,按照CLSI推荐的肉汤稀释法研究痰热清注射液、痰热清联合特治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痰热清联合头孢他啶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痰热清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为750μ l/m1;特治星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值为28.125gμg/ml;头孢他啶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值为7.813μg/ml.当痰热清和特治星同时作用于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痰热清浓度为0.001μ1/ml~1.758μl/ml时,可以使特治星的用量比单用时减少1-2倍。当加入痰热清作用6小时后再加入特治星,痰热清最终浓度为450μl/ml以上时,可以使特治星的用量比单用时至少减少5倍。当痰热清和头孢他啶同时作用于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痰热清浓度为0.007μl/ml~0.027μl/ml时,可以使头孢他啶的用量比单用时减少一倍,当加入痰热清作用6小时后再加入头孢他啶,痰热清最终浓度为400μl/ml时,可以使头孢他啶的用量比单用时减少2倍,痰热清最终浓度为450μl/ml以上时,至少可以使头孢他啶的用量比单用时减少3倍。结论:痰热清在体外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痰热清和特治星在体外联合应用无论是同时应用还是间隔6小时应用都可以增强特治星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作用;痰热清和头孢他啶在体外联合应用无论是同时应用还是间隔6小时应用都可以增强头孢他啶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作用。痰热清对特治星的增强效果相较于对头孢他啶无论是同时还是间隔6小时用药都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