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企业并购特征与并购绩效研究——以上市文化企业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ei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政策的鼓舞支持,及在市场环境不断向好的背景下,初具规模的文化产业备受资本市场青睐,并购热潮应运而生。公司并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从企业的角度,研究文化企业的经营绩效与并购绩效,有助于减少处于并购热潮的文化企业并购的盲目性,改善文化企业的并购决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对我国文化企业2010年至2014年经营绩效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总量特征和趋势特征的统计对比,定量分析我国文化企业经营现状和并购特征;比较2011年至2013年期间发生并购交易的文化类上市公司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及并购后一年绩效的变化,观察并购给企业带来的绩效差异;借助因子分析法,对文化企业并购的总体绩效进行实证分析,构建综合评价函数,计算出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各年的综合得分,据此分析企业的短期并购绩效;比较不同并购特征下并购绩效的差异,验证影响文化企业并购绩效的因素。  本文通过对截止2014年底,沪深两市总共109家文化企业研究发现:2010年至2014年,我国文化企业高速发展,文化企业规模日益增大,随之偿债能力降低,运营流转能力有所下降,企业盈利能力略有下降,成长能力波动。并购对文化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并购使得企业规模得到扩大,营运能力得到提升。受并购影响,并购当年的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受到制约,并购后一年得到缓解。并购使企业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加强但是资本利用效率降低。2011年和2012年发生并购的文化企业短期总体并购绩效有所下降,而且并购后一年的绩效改善率均小于并购当年的绩效改善率。只有2013年发生并购的文化企业,并购发生后一年的绩效有所改善,并购后一年的绩效改善率与并购当年相等。但是随着文化企业并购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收购企业倾向于选择对企业短期并购绩效有正向影响的因素,并购后一年与并购当年绩效差值为正值的企业比率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上市文化企业的短期并购绩效好转。并购规模、并购标的和支付方式对文化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当并购交易规模足够大时,由于文化企业大多使用现金支付,并购当年绩效会受到影响,但是并购后一年就会基本恢复到并购前水平,且对并购后两年的绩效影响甚微。收购企业为获取在目标企业话语权或控制权而进行的多数股权并购,改善了并购当年的绩效,但是企业面临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并购后一年明显变差;而收购企业发起的少数股权并购,并购后的绩效均低于并购前一年,其中并购当年绩效下降明显,此后稍有缓解。关联交易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程度大于非关联交易,且通过关联交易,并购企业的并购绩效呈上升趋势,而非关联交易的并购企业则呈下降趋势。  本文结合文化企业特点定量分析了我国文化企业的经营现状、并购特征和并购前后我国文化企业经营绩效的变动,并构建出具有文化企业特色的综合评价指标,验证了不同并购特征下文化企业并购绩效的差异。
其他文献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纵观市场发展,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现象比较严重。财务报表重述作为一种对以往披露的错误的财务报告进行更正或
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合理计算和实现高管人力资本价值,我国许多上市公司都引入了股权激励制度作为公司高管物质激励方法之一,股权激励也成为了高管们的金手铐。管
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整体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自愿进行信息披露的动机;二是强制性披露规定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披露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薄弱的内部控制信息披
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  1.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把自己更多地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和课堂教学,学生一般不被允许发出信号,他们要听从教师的指令,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在互动中教师更希望自己的行为和要求被学生接受和执行,一旦遭到拒绝就会倾向于用各种方式包括消极的方式达到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地位难以得到保证,
金融风暴下,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由于内部控制问题引发巨亏或是“轰然倒塌”。这之中,中信泰富“榜”上有名。治理结构失衡、运营决策集中、董事会监督无效、管理层权责模糊……
发展中国家的地方产业集群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理论和实践急需要解决的课题。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快速发展之后,地方产业集群已走到了“十”字路口,既不能“昙花一现”的走向
目前,有关子团队(subgroup)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学者们已经对子团队的形成基础、类型、结构属性以及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White&Ruh,1973;Thatcher&Pate,201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