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肉类消费的性质、决定因素和动因。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和人口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尤其是畜牧业已经成为经济结构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肉类和肉类制品是中国消费者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已有研究发现,中国正经历一场"肉类工业革命",具体来说,肉类的生产、消费和贸易规模及影响力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对中国的肉类消费进行研究具有现实的必要性。本研究主要关注猪肉、牛肉、鸡肉和羊肉消费的决定因素及其动因。由于收入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国家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即从以大米和小麦等谷物为主向以动物蛋白质和肉类消费为主转变。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呈现出“新常态”。通过加快推进实施“十三五”规划,中国正在努力应对和扭转经济放缓趋势,"新常态"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此外,中国还存在相对贫困、收入不平等、东西部差距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因此,在2013年,中国提出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两大部分组成的"一带一路"倡议(BRI)。本文从计划行为理论出发,通过收集陕西省360名学生的直接访谈数据,并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探讨了中国青年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主要内在因素包括口味、颜色、风味和外观;外在因素为肉类的价格;中国的人口、城市化、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宗教和习惯等这些是影响青年消费者态度和行为的关键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青年消费者了解食用肉类有关的健康危害,如高脂肪、肥胖、疲劳、血压、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等疾病,这些疾病也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此外,本文还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到包含833名消费者的大样本数据,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消费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规模、价格和文化价值等。研究发现:受访者中年轻消费者已形成每日消费肉类的饮食习惯,且消费肉类会增强消费者的"愉悦感"。另外,部分年轻消费者对与动物饲养、人类健康危害和动物福利有关的环境污染问题表示非常关心。尽管如此,年轻消费者的营养知识仍相对缺乏,男性较女性更喜欢肉类。少数注重健康的消费者更喜欢蔬菜而且不会选择动物制品。本文结论为肉类贸易和消费经济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拓宽了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