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基于口语和书面语语料,考察汉语中有形式标记的话题结构的分布表现。文章首先基于前人研究界定了本文所研究的话题结构范围,并对话题结构做了更为详细具体的分类。本文也关注了以往研究较少或尚未关注的维度,比如话题的语类属性、话题的长度、话题句的语义类型、话题句在从属句中的表现等。文章发现,汉语口语和书面语中有标记话题结构具有如下一些共性:1)汉语中非论元式话题句分布广泛,多于论元式话题句;2)汉语的论元式话题句中,话题化结构多于失位结构,主语成分比宾语成分更易发生话题化和失位;3)汉语中最常用的话题标示手段是停顿;4)绝大多数的话题都是由名词短语充当;5)话题的长度大多在十个音节以内;6)话题句中,特指句多于通指句;7)句子话题链一般含有两个述语小句;8)多话题结构中多个话题的排列倾向是“非论元式话题>论元式话题”。文章也发现口语和书面语中话题结构的一些差异:1)口语中话题句的使用频率高于书面语中话题句的使用频率,主要体现在口语中非论元式话题句多于书面语中的非论元式话题句;2)非论元式话题句中,口语中时地语域式话题句最多,远多于背景语域式话题句,而书面语中两者没有显著差别;3)口语中最常用的话题标记是提顿词,而书面语中最常用的话题标记是介词;4)书面语中的话题平均长度略长;5)口语中特指句的比例更高,谈话者更倾向于谈论特定事件;6)最后还发现了口语中一类特殊的话题结构——后置追补式话题结构。在语料观察的基础上,文章对汉语话题化的可及性表现等进行了讨论。文章语料显示,在话题化操作中,汉语主语比宾语更可及,符合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序列的预测;但在话题化策略上,主语比宾语更倾向于使用复指代词策略,与关系化操作中的表现不同。此外,文章结合语料中的例证讨论了汉语从属句(包括关系从句)中话题结构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