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具有消化、吸收、免疫、内分泌等重要功能,其特殊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及预后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认为是导致MODS发生的原动力,参与着SIRS和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严重创伤、烧伤、重症感染、休克等应激源的打击可导致机体胃肠黏膜缺血缺氧,血中内毒素、内源性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增加、释放,并且可介导免疫机制损伤、胃肠动力障碍,从而促使胃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受损、微生态环境失衡,加剧胃肠黏膜水肿、糜烂和溃疡形成,继发肠源性感染、移位,某些条件致病菌侵入体内组织器官和循环系统从而引起远隔器官功能的损伤,、表现为相关的SIRS/MODS。胃肠功能障碍最严重的表现为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生,病死率较高。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积极纠正休克,改善胃肠道血液灌注、微循环;促进肠蠕动,恢复胃肠动力,预防肠麻痹;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减轻胃肠道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使用PPIs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面的修复;应用微生物制剂巩固肠道生物屏障,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及时进行肠内营养,合理配方。近二十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通里攻下法、益气健脾法等被广泛研究并运用于临床。西苑医院ICU围绕着胃肠功能障碍开展了相关工作,规范了腹胀、呕血、黑便等诊疗常规,并实施了相关中医特色治疗,如大黄粉灌肠通腑、益气止血方经胃管灌入治疗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疗效较为肯定。由于危重病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故本研究立足于临床实际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的:研究益气止血方治疗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完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严格根据诊断标准及纳入、排除标准将入住ICU符合MODS并发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且辨证为气阴两虚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30例。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对3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5例。记录各组患者年龄、性别、入住ICU的主要疾病病种、APACHE 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观察并分别记录两组病例入组时及入组后治疗第1、3、7天腹内压、肠鸣音、APACHE 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各组病例潜血试验转阴所需天数,并根据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计算各组总有效率,对上述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腹内压:对照组治疗前(11.81±2.27)cmH20、治疗第7天(10.54±2.50)cmH2O,治疗前后差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13.15±2.74)cmH20、治疗第3天(12.13±2.04)cmH20、治疗第7天(10.35±1.49)cmH2O,治疗前后差异比较分别为P<0.05、P<0.01,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度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相比腹内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肠鸣音:对照组肠鸣音治疗前(1.53±0.64)次/分、治疗第3天(2.40±0.51)次/分、治疗第7天(3.67±0.72)次/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肠鸣音治疗前(1.20±0.56)次/分、治疗第3天(2.73±0.70)次/分、第7天(4.00±0.65)次/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第3天、第7天肠鸣音变化分别为P<0.01、P<0.05,差异分别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潜血试验转阴需要(4.77±1.09)天、治疗组潜血试验转阴需要(3.92±0.86)天,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APACHEⅡ评分: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前(14.60±3.62)分、治疗第3天(12.67±3.46)分、治疗第7天(11.20±3.38)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P<0.01,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治疗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前(15.73±3.86)分、治疗第3天(12.87±3.20)分、治疗第7天(10.53±3.11)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P<0.01,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第7天APACHEⅡ评分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胃肠功能评分:对照组胃肠功能评分治疗前(2.00±0.65)分、治疗第7天(1.53±0.52)分,治疗前后差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胃肠功能评分治疗前(2.13±0.52)分、治疗第7天(1.07±0.59)分,治疗前后差异比较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第7天胃肠功能评分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出血症状计分:对照组出血症状计分治疗前(5.60±2.75)分、治疗第3天(3.80±2.11)分、第7天(0.60±1.68)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出血症状计分治疗前(6.20±2.39)分、治疗第3天(2.80±2.11)分、治疗第7天(0.40±1.10)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第3天出血症状计分变化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其他中医症状计分:对照组其他中医症状计分治疗前(11.20±1.47)分、治疗第7天(8.80±2.08)分,治疗前后比较P<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其他中医症状计分治疗前(12.13±1.19)分、治疗第3天(9.47±1.46)分、治疗第7天(6.40±1.99)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第3天、第7天其它中医症状计分变化P<0.01,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8)证候疗效评定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10、4例,治疗组对应分别为3、11、1例,两组组间总有效率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加用益气止血方潜血试验转阴所需天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能促进肠鸣音、APACHEⅡ评分、胃肠功能评分、其他中医症状计分等观察指标的好转,提示益气止血方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和胃肠功能保护作用。2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组间证候疗效评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益气止血方能改善患者气阴两虚证的一般症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