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个人心理和生理特征与钢铁企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的关系,探索职业伤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综合预防和干预策略,以降低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广西某钢铁企业1998年1月1日-2008年8月31日期间的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资料,对116名病例和149名对照均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健康状况等)调查表、A型行为类型问卷(TABP)、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调查对象血浆中的五羟色胺(5-HT)含量。采用均数、构成比、频数分布等对流行病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钢铁企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共237份。其中病例组共103例,平均年龄34.80±6.93岁,男性90名,占90.3%,女性10名,占9.7%,男女之比为9.3:1;职业伤害的主要年龄段是30-39岁,占57.3%;伤害发生的部位以腕及手和踝及脚最多共56例,占38.9%;事故类别以物体打击为主共34例,占29.3%;伤害性质以冲击伤为主共34例,占25.6%;重伤和轻伤之比为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健康状况、时间紧迫感、情绪稳定性、性格内外倾和血浆中5-H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伤害的发生有四个影响因素:健康状况(OR=0.097, 95%CI:0.019-0.480)、情绪稳定性(OR=1.235, 95%CI:1.005-1.860)、性格内外倾(OR=1.119, 95%CI:0.996-1.639)、血浆中5-HT含量(OR=0.997, 95%CI:0.995-1.000)。结论钢铁企业非致死性职业伤害的发生与职工的个人心理和生理因素有关。性格外倾、情绪稳定性差和血浆中5-HT水平低者是具有事故倾向性的人群,如能加强对该亚人群的保护,或可明显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频率。